赵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排在第九位,主要分布于黄河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当今赵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
得姓始祖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天子,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受封于赵城。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至公元前222年时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氏,并遥尊造父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赵,疾行、超腾之义。少吴时期的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在以玄鸟燕子为氏外M族图腾的族徽中,“肖”图形应是表示玄鸟燕子,并供奉于右边的神案上;左边是疾行的人形,以示崇拜之氏族的职能。后来,赵也被引申为替帝王驾驭车马的人,所以古时赵、肖、御三字同义互通、赵氏族最早活动的地方称为赵地,进而形成城堡,后来有了赵的邑名,赵最终成为国家和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赵姓源出赢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赢。伯益的后裔造父在周穆王时为车御,即驾车大夫,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赵姓,造父是天下赵姓立姓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赵姓随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宋朝是赵姓得以极大发展的重要和特殊的时期。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中原人群大量南迁之后,中国的人目和政治中心第一次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300多年的大宋王朝。从此以后,赵姓遍布长江南北、岭南各地,成为全国主要的大姓。唐朝以后北方赵姓中才出现融人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有北宋的西夏党项人、金国人、犹太人和清朝满洲八旗贵族改用赵姓南方赵姓中融入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如苗、瑶、壮和云南的土著有赵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南北赵姓汉族。长江以北这类同化要早于南方。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周幽王时朝纲不振,周王昏庸,造父之七代孙叔带出奔晋国。晋献公封叔带的后裔赵夙于耿,即今山西河津东南,其子赵衰受封于原,即今河南济源西北。这一时期赵氏家族在晋国地位显赫,人丁兴旺。天有不测风云,在晋景公时赵氏家族遭受了一场横祸,全族被灭,只有一人漏网,即赵武。到晋平公十二年,赵氏之冤才得以昭雪,赵武、赵鞅祖孙执掌晋国朝政大权,赵氏子孙又一次兴旺发达。当时赵氏的势力已达山西太原与河南鹤壁之间的地区,公元前408年赵籍自称诸侯赵国,和魏、韩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传11位国君,到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此时,赵姓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大到陕西东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
秦汉时期是赵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灭赵并迁赵国王族于西戎,赵姓始人甘肃地区。秦朝末期,赵佗割据两广和越南北部,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即今广州。直到汉武帝灭南越国,已传五代九十三年。他的后代在两广和西南地区形成了赵姓的重要望族,赵佗成为岭南赵姓的始祖。西汉时期,赵姓已进人辽宁西部,经河南人安徽。东汉时期,四川、江浙等地已有赵姓的足迹。赵姓进人福建和台湾地区分别在唐朝和明末。
宋朝时期,赵姓大约有4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7%,为宋朝第四大姓。赵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14%。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山东四省,大约占赵姓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浙江,陕西四省,集中了赵姓总人口的27%。全国形成了以冀豫鲁、陕川、湘赣浙为中心的三大赵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赵姓大约有1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7%,仅排第十二位。朱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赵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赵姓人口总减少了64%,这与元朝灭宋,赵氏皇族遭屠杀,赵氏宗族为避祸而纷纷改姓有关联。明朝时期,山东为赵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16.6%。山东、浙江、江苏、山西四省大约集中了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陕西三省,占赵姓总人口的19%两广与福建的赵姓人数稀少。宋元明600余年,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鲁、晋陕两大块赵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赵姓人口约有2670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赵姓人口由160万激增到约2670万,增长了近17倍,赵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和平年代一部分改了其他姓的赵姓恢复原姓有关。赵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32.1%;其次分布于四川,辽宁、江苏、山川赵33西,安徽、黑龙江、陕西、云南、吉林、甘肃十省,占赵姓总人口的43%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占大约12.1%的赵姓人口。全国形成了黄河流域、东北两块高比率赵姓分布区域。在600年间,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多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西南和东北成为重要的移民方向。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堂号除用郡望同名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半部堂”典出北宋宰相赵普,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又演绎“杯酒释兵权”,削减地方武装,集权中央,巩固了北宋的政权。宋太祖十分赞赏他的能力和智慧,问“你何以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赵普答:“我没什么本事,只不过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过世后,家人在他的书箱中仅发现了赵普平时常读的一部《论语》,没有其他书籍。
2、宗祠楹联
旧联冬夏;雪梦罗浮。
风高琴鹤:图绘麒麟。
箕骑天上;丝绣平原,
冀州世泽;天水家声。
发掉唱持楫请命;推针绝锈帛成图。
3、族规家训
赵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赵姓族谱574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赵姓历代名人902名,占总名人数的1.9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位。赵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82%,排在第七位;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51%,排在第十五位;赵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
赵姓从得姓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业,到战国时赵国成为七雄之一、赵氏子孙一直多有建树。到了宋朝,赵氏达到权力顶峰。历代最负盛名的人物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平原君赵胜:西汉名将赵充国,司法官赵禹,南越王赵佗;东汉经学家赵岐;三国名将赵云,数学家赵爽;唐朝经学家赵匡:宋朝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名相赵普,名臣赵抃,画家赵昌,赵令穰,金石学家赵明诚;南宋宰相赵鼎,画家赵孟坚;金国文学家赵秉文:宋元之际理学家赵复;元朝书画家兼篆刻家赵孟頫,科学家赵友饮;明朝文学家赵南星,医学家赵献可;清朝赵氏名人赵孟頫诗人赵执信,医学家赵学敏,史学家赵翼,篆刻家赵之谦、赵之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05532/4227433d7eb19546.jpg)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被誉为品牌推广人、网络策划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