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发展自保、相互等新型市场主体,不断丰富新业务形态和新商业模式”。相互、自保等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保险组织形式及市场主体的引入和发展,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体系,提升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相互保险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2015年1月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并指出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
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开展相互保险社试点并进行工商登记注册,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批准筹建信美相互、众惠相互和汇友建工相互。尽管相互保险在国内刚起步,但从全球角度看,目前世界最大的10家保险公司中相互保险机构占6家。在美国,相互保险占整体保险市场的36%,日本占45%。
互助保险在2010年由德国的Friendsurance发起。由于德国的车险欺诈率比较高,导致车险费用非常高。因此Friendsurance的创始人建立一个网站,熟人圈子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积聚所有人的保费中一部分组成现金池,圈子里面的每个成员仍然依旧购买原来一样的车险,不需要改变原有车险产品设计。结算周期内产生的小额理赔直接由资金池出,超出池子的理赔需求仍然通过传统保险公司。若在保险期内没有发生索赔,可按特定比例返还资金池内的大部分保费,若发生小额赔付,先使用资金池内的资金进行赔付,若发生重大保险事故,资金池内资金不足以支付索赔时,由传统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传统保险和传统相互保险的局限性
1、传统保险行业是以销售为驱动,有着较为庞大的中介群体组织。因为销售费用以及内部运营等费用导致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位运行,大部分传统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接近100%,承保盈利存在较大难度。
2、对传统保险公司来说,他们的盈利模式是收取的保费减去赔付后的金额,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传统保险拒绝赔付的动机会加强,使得用户在赔付时总是遇到各种困难,甚至不敢购买保险,形成恶性循环。
3、传统保险或传统的相互保险由于技术或运营要求限制,大多采用中心化的集中管理模式,业务和资金运营过程对参保人员不透明,因为不透明进而导致出现不信任的情况。
互联网下的相互和互助保险的主要优势:
1、利用社交网络获取客户降低营销费用。
2、利用自然的社交圈(如车友圈,校友群等)获取同风险特征用户。
3、利用社交降低欺诈、核保和理赔等费用。
4、通过低风险客户的团队组建,淘汰高风险客户。
相互和互助保险的非盈利的新模式将促进保险回归“保险姓保”的基础保障要求。
二、 区块链技术给相互和互助保险带来新发展机遇
相互保险组织在全球保险市场上的经久不衰源于相互保险组织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合一性,源于相互保险组织对信息不对称的有效化解。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去中心化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所有参与人员在区块链平台上可清楚了解每一笔保费来源,资金运营及资金池结余等情况,增加会员的参与和信任感。同时,相互保险组织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可以使得传统相互保险在公司治理、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固有短板得到极大缓解。基于行业圈和社交圈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相互和互助保险新模式具有天生而来的互信机制,必将开启互联网相互和互助保险的新征程。
(一) 区块链主要技术特点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可以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的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不可抵赖,智能合约依据事先制订达成共识的业务规则,它会自动执行,相关任何一方均不可更改、不可抵赖,并且不可撤销。
2、不可篡改,交易数据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存储,单个节点上对数据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3、无需信任,参与网络中的相关业务方之间进行交易是无需互相信任的,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技术上来确保交易的可靠可信执行。
(二) 区块链为什么适合相互和互助保险业务
保险的根本在于信任,如何建立信任是保险最大的交易成本,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将解决保险的根本性问题,由此带来的变化将推动相互和互助保险新发展。通过区块链的透明互信,结合社交圈的“一带一”的揽客模式和互助团队的民主决策机制,可吸引越来越多有保险需求的潜在优质客户加入到相互和互助保险业务中。利用团队内部的监督和风险控制机制,可解决传统保险骗保而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建立低风险和低保费的相互和互助新型互联网保险模式。
三、 互联网互助保险模式
基于互联网社交圈事前风险预防的互助保险主要包括两类:有目的的互助保险模式和无目的的互助模式。
有目的的互助保险模式主要有以下行为:部分社交或朋友圈基于同样的风险保障需求,有目的以一带一或传帮带的方式组成团体并募集互助基金,以互助的形式提供保险保障。这种团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高,有很强的保险需求,但传统保险公司因为风险高而不承保。
2、常年不出险,风险低,有明确的保险需求,传统保险公司眼中的优质客户,但传统保险公司由于销售费用、运营成本以及骗保导致保费很高,因此这类低风险客户自发组成互助保险团队,降低保费。
3、由于传统保险公司产品不合适或者无对应产品,基于自身保障而以行业模式组成的互助保险。
无目的的互助模式主要有以下行为:互联网社交圈、家族内、企业内、同学或校友内部等社交圈,在圈内存在着大量社交活动,并且在很多的团体内部有一定的公共活动基金(如家族基金,班级活动基金等),这些基金大部分以自愿的方式筹集,基金的用途很广泛。公共活动基金的几种形式:
1、企业基于职工保障需要,由企业投入部分启动资金,并在职工内部募集资金,用于职工由于意外或疾病等互助。
2、家族内部部分成功人士贡献部分资金,并在家族内部募集部分资金,用于大家族内的公共活动或者互助。
3、校友或者同学班级群内基于活动需要募集部分资金组成公共活动基金,部分可以用来互助。
在这几类公共活动基金中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在某个个体在发生如疾病风险时,会利用部分公共基金形成互助行为。但很多时候这些基金脱离平台管理,收支不透明,支出存在决策不透明和不民主的可能,影响公共基金募集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模式可以考虑建立互联网互助平台,管理公共基金,并从公共基金中留出部分费用(出险则赔付,不出险则保留)用于互助,通过团队民主决策形成明确的保障模式。
基于可信任的区块链平台、互助团队和透明化的社交圈很适合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保险业务,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可以快速发展会员并推广。
(一) 运作方式
针对不同的互助模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
1、对于无目的的互助模式,可以采用团队自治的模式,内部自行制定规则和章程,团队内自行募集资金,确定互助规则。
2、对于有目的的互助保险模式,可以考虑成立互助保险机构,采用小团队和大资源池的模式,同质保险由许多基于同一保障目的的小团队组成,小团队组成更大的同质保险资源池。基于团队互信和道德监督考虑,小团队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保证团队内部人员都是熟人)。小团队内部可保留一定比例(如保费的50%,可配置)的资金,小额赔付内部资金赔付,超出部分由互助保险机构赔付,保险周期结束后,小团队内部费用如有结余,团队内部可自行按规则分配(注:通过经济利益,促使团队内自觉加强风险防范)。小团队除自留资金外其余资金全部由互助保险机构管理,用于小团队超出自留部分赔付和购买再保险进行风险转移,保险周期结束后,互助保险机构评估所有小团队的年度表现对结余资金予以奖励或返现。
互助保险平台定期对团队和会员做出风险评价和评分,会员理赔历史和评分对外透明。会员评分供新加入团队时风险评估,确认该会员风险是否可以批准加入团队。会员加入新团队时可以查看团队评分,根据团队风险综合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团队。
保险周期结束后会员可根据团队整体风险评分重组团队或选择加入低风险团队,通过会员自由选择和团队重组建立低风险会员的团队,淘汰高风险会员,实现团队成员优化和最佳风险控制目的。“优质客户可以不带高风险客户玩!”,通过这种具有社会性质的自然淘汰的行为,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解决传统保险由于骗保等行为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客户,淘汰高风险客户,进一步降低风险和保费,形成良性循环。
(二) 揽客模式
依托社交媒体或朋友圈,互助保险平台可以嵌入社交软件中,作为发展会员的模式,老会员每发展成功一名新会员,可根据新会员缴纳会费的金额,在原有理赔额度的基础上可获得一定理赔额度的提高,或者累计积分,积分可以抵会费。
(三) 风险控制
1、引入再保险机制,在小团队内自留部分资金,剩余资金由互助保险机构留存用于均衡大资源池内不同团队的赔付,同时部分资金用于分保由再保险公司分担部分风险。
2、新会员入会如超过风险管理要求,需全体团队会员民主投票超过51%(可配置)通过后方可入会。
3、对会员和团队评级,保险周期结束后会员可重组新团队,依据会员和团队评分,优质会员可重组团队,淘汰高风险会员。
4、依靠团队内部监督机制避免骗保,节省保费。
5、新入会会员初始评级可以结合支付宝、银行征信或保险行业平台。
(四) 会费、赔付及奖励
会费及理赔额度制定可采用两种方式:
1、无目的的互助可由团队自行制定规程、会费以及支付规则。
2、有目的的互助保险会费以及赔付金额可参考传统保险计算方式来制定会费和赔付规则。风险评分超过一定分值的会员或团队,适当提高会费比例。
3、保险周期结束后可根据资金池的盈余情况,互助保险机构将结余会费按照规则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和返还。
(五) 基础技术
采用区块链私有链模式,同质保险需求的团队建立一个私有链,所有人员和团队评分、资金活动和理赔历史保存在区块链账本中,对外透明。
四、 互联网相互保险模式
传统和互联网公司在业务发展壮大后,部分公司基于自身业务或关联业务的保险需求,纷纷成立自有保险公司,如中华联合保险(源于兵团农险),中国铁路保险公司,滴滴出行保险公司等。而对于部分公司而言,有很强烈的保险需求(如租车行业),了解企业自身的风险特点,但成立保险公司相对偏离主业,代价相对较大,而传统的保险公司基于风险考虑,或者提高保费,或者不予承保。
面向互联网的相互保险模式主要面向拥有同质风险的个人或者企业间风险的集中与转移,如1)产险业:快递业(车队和货物)、汽车租赁业、出租车业、机械租赁、渔业、农业、航运、新兴的共享汽车(单车)等行业;2)寿险业:企业内部人员(如O2O服务参与者)的意外、健康等团体相互保险业务。
(一) 运作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参与的相互保险性质选择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两种模式都可采用“自由选择,民主决策,风险共担”的方式。
1、集中的公司制相互保险模式:成立相互保险机构,制定保险规则,吸纳行业内具有同质保险需求的企业加入相互保险,采用类传统保险公司的集中化的承保、理赔和资金运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日常运营(如会费缴纳,赔付支出和投资收益等过程)对所有参与者透明。
2、松散的自运营相互保险模式:行业互助发起方可协调具有同质保险需求的同业内企业派员直接参与相互保险的日常运营,协商制定统一的保险规章,团队内采用民主决策决定关键事项(如投资决策、重大理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日常运营(如会费缴纳,赔付支出、投资收益、资金监管等过程)对所有参与者透明。
(二) 揽客模式
依托行业,明确主体,行业会员以“一带一”传帮带的模式加入相互保险团体。会员每发展成功一名新会员,可根据新会员缴纳会费的金额,在原有理赔额度的基础上可获得一定理赔额度的提高,或者累计积分,积分可以抵会费。
(三) 风险控制
1、引入再保险机制,由再保险公司分担风险。
2、新会员入会如超过风险管理要求,需全体会员民主投票超过51%(可配置)通过后方可入会。
3、每个保险周期结束时,对于上一年表现风险比较大的会员可由全体会员根据表现投票评议确定是否继续会员资格,评议不通过的会员可终止会员资格。
(四) 会费、赔付及奖励
会费及理赔额度制定可采用两种方式:
1、松散的自运营相互保险模式可以由行业相互保险团队自行制定规程、会费以及赔付方式。
2、两种模式中会费和赔付均可参考传统保险计算方式。
3、保险周期结束后根据资金池的盈余情况,将结余会费按照规则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和返还。
(五) 基础技术
采用区块链联盟链模式,同质保险需求的相互保险团队建立联盟链,具备条件的企业会员可以部署一个联盟链节点,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相互保险公司的节点完成业务操作。
五、 风险防控机制
基于自治的相互或互助保险规则制定和风险管理由团队内部以民主的方式自行管理,自筹资金,风险共担。
基于相互或互助保险机构模式的风险控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团队内部民主监督、赔付控制以及入会风险识别。
2、相互和互助保险机构的再保险机制,分摊部分风险。
互助保险机构保费和风险采用三级分摊方式:
第一级,团队内部保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小额赔付。
第二级,互助保险机构留存部分保费,用于超出部分的赔付,用以均衡大资源池内不同团队之间的赔付。
第三级,互助保险机构部分保费用于购买再保险,实现风险转移。
六、资金管理
相互和互助保险机构可以组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建立自己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金支付系统,资金可存放在支付系统的团队或个人账户中,并可转入团队或个人银行账户,互助过程中所有的资金活动都保存在区块链账本中,数据可溯源和不可篡改。资金活动可以在团队民主决策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基础上,实现自动支付。
相互保险团队资金的关键收支、投资等活动,须获得51%(可配置)的会员同意并授权,所有资金活动对团队所有会员透明。 会费盈余或超赔部分费用可以按照章程要求在会员内部进行分配或者补充,团队自留比例以及大资源池内比例可以配置。
七、 盈利模式
相互及互助保险主要以非盈利为目标,但在部分环节可以通过投资实现盈利。
1、在相互或互助业务中自治团队主要吸引客户和增加流量,在支付系统中管理团队互助资金(视合规情况,可以建立类天弘基金由团队民主决策是否用于投资)。
2、对于相互或互助保险机构留存部分的保险金,除了再保险费用和赔付团队超自付的支出外,留存准备金后的剩余部分可以用投资,并可根据结余情况,保留部分运营费用。
八、 技术方案
(一) 相互或互助保险系统总体架构
相互和互助系统主要包括两大核心功能:
相互和互助核心业务流程处理和资金、账户及支付功能。前端可集成各社交媒体,银行、基金、证券以及第三方支付系统。
相互或互助保险系统总体架构(二) 互助核心业务功能简介
1. 保险产品:根据市场需要,规划、配置和推出保险产品,可以包括产险或寿险。
2. 用户管理:主要为使用该系统的个体或企业人员,不一定是会员。可以浏览所有保险产品和对应的互助团队(可查看团队和会员评分,团队规章等内容),可来源于社交媒体,是否实名不限制。
3. 会员管理:团队中的会员,具有唯一ID并关联用户ID,实名制,团队及会员评价和评分。来源于用户,可由老会员推荐或者自由选择并经审核加入团队。每个加入会员有对应的资金账户,新会员评级可从外部评级机构获取。
4. 团队管理:互助团队的建立,会员加入、审核和退出机制,团队民主流程发起,规章制定,团队资金管理,团队自留资金赔付管理,团队评分。
5. 规则配置:灵活配置各项规则,如投票、预警等规则。
6. 民主决策:团队内的民主决策及后续执行功能,如投票。
7. 承保管理:完成会员的保费计算和出单业务,可参考传统保险的承保模式。
8. 再保管理:通过再保机制分保,分摊风险。
9. 会费及赔付管理:按照规程完成会费缴纳,团队内以及超团队内资金后的赔付管理(可结合民主决策)。理赔部分可以参考传统理赔流程和模式。赔付资金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支付到会员账户。
10. 风险控制:团队和人员评分,赔付及资金预警等。
11. 智能合约:区块链内合约和规则配置,结合民主决策等可触发自动赔付或投资等内容。
(三) 资金、支付和账务管理
支付和账户管理功能整体运行在区块链上,保证团队内数据的透明、可追溯和不可篡改。需要上区块链的数据包括:会员评分,团队评分,支付历史,账户历史,保险标的,理赔历史和票据。
1. 个人账户管理:团队中个人资金账户的管理,可关联银行卡或外部第三方支付,包括会费缴纳,赔付资金收入等。
2. 企业账户管理:相互保险中的企业账户,可关联银行卡,包括会费缴纳,赔付资金收入等。
3. 团体账户管理:主要管理团队的账户以及团队的自留资金,接受从互助保险机构的团体奖励和返现。
4. 投资管理:基于民主决策,团队内可将部分自留会费用于投资,自担风险(投资亏损部分团队自行补齐,盈利部分可作为团队会费)。互助保险机构的对外投资管理。
5. 支付管理:作为支付平台的基础功能,完成资金流转,如保费缴纳,赔付等。
6. 互助清单和历史:会员可以查看团队以及团队内会员评级、赔付、资金运作等所有历史信息。
九、 如何实施
第一步:可从互联网社交圈开始尝试互助保险,可以考虑一年期的保险产品:如产险的车险,寿险的健康或意外险。本阶段主要是扩大影响和推广产品。
第二步:选择某个行业尝试相互保险,行业内企业有强烈同质保险需求,了解自己风险特点的,具有较强互联网特点,如快递业(车队、货物)和新兴的租车行业。
第三步:以两种模式为基础,逐步培育其他险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