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家驹说过:“学习像腌咸菜一样,泡的时间长了,就进味了。”
我深以为然。
事实上,从15年左右,从罗辑思维和得到出现后,我也基本上是采用的这种方式。是的,从罗振宇在我的眼前出现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以前,我总是认为知识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可是教科书上写的知识实在没什么味道,一点也不酷,即使学了也不知道怎么用或者能不能用。
可是,从罗振宇出现后学习知识这件事就彻底的变了,真的,一点也不夸张。我认为也不单单是我自己这样想。很多罗辑思维的早期用户简称“罗友”应该都会有类似的看法。以前学习知识是苦哈哈式的,熟悉的故事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听听就让人不好接受,以前学习是为了考试,也为了上更好的大学,为了能博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当然现在还是有这样“急功近利”的诉求。但是罗振宇出现后给了很多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一个很舒服的“姿势”。
对,就是一个很舒服的姿势,一个很舒服就能接触知识的姿势。
逻辑思维和得到我觉得一以贯之都是做这件事,从罗辑思维早期的口号就能看出来“读书是件很苦的事情,古代的有钱有权的人有专门的书童读书给自己听,我就做你的书童读书给你听。”还有我参加水立方第一期《时间的朋友》记得罗振宇有一句话很能打动人心,也让人很舒服。他说:
现在的消费者我们称之为用户,简直在享受古代君王般的待遇,出门有“御马监”(滴滴快滴公司)只要手指一点车就在楼下等着接你了,吃饭有“御膳房”(美团外卖和饿了吗)手指一点就有人将热腾腾的美味送到桌上恨不得看你吃完,生怕你不满意。那我们的用户怎么就不能有个“尚书房”呢?对,得到就相当于尚书房的大臣。他们学识渊博,他们引经据典总是用皇帝能接受的方式讲一个知识或者典故。对,得到就是在做知识服务。没有得到之前,知识得苦哈哈的求索,甚至被知识精英垄断。
得到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
每天早晨起床我都会打开手机连上蓝牙音箱,边洗刷边听得到各种知识大咖娓娓道来讲一个知识点,几乎从不间断。另外,在一天当中只要有时间间隙我都会用手机连上蓝牙耳机听一点得到,尤其需要长途开车的时候我总是用手机连上蓝牙边听边开车。这已经是我的生活方式了。这种方式我认为就是浸泡在知识的湖泊里,很舒服没有任何压力,完全不用考虑考试的压力。各位老师也不考核我学会没学会。
有点孙权劝学的意思: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对,就是这个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以一个很舒服的姿势浸泡在知识里,不在乎学好学坏,不为教育部门的学位,仅仅是:但当涉猎,丰富谈资耳。
今天之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确实很爽,我的话题也增多了很多,有时候是卖弄有时候是为了把听到的知识加深印象,总之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面前,如果我想聊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我简直太能侃侃而谈了。
我让有些陌生人觉得:你侯亮真能,就你能!什么你都能说两嘴。虽然不知道对不对好像是那么回事。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我的话题无所不包。
曾经有一段时间感觉很享受。现在看还是太浅薄了。
我需要主动走出这个误区,不能只是为了谈资而听得到,也不能为了在人前侃侃而谈而看书学习。万维钢老师是个牛叉老师,他讲过:
什么叫做有知识?
1、他说,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
你发现没有,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
2. 那什么才叫有知识呢?万维钢老师说,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这个时候,如果你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你才算是真有知识。
3. 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才是知识,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4. 这种决策当然可大可小,大到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听医生的哪个建议;小到帮你选择看哪一部电影,或者是为孩子挑选买哪一本书。这都是具体的决策。
说白了,学了知识而不能帮助自己做决策的知识,那不过谈资而已。我现在感觉自己像那颗咸菜疙瘩一样,开始有点“咸味”了。接下来的余生估计我都会在咸菜缸里泡着,谁拽也拽不出来,努力做一颗真“咸菜”,这需要在“缸”里泡的足够久才行,另外重要的是用所学的知识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决策。
知识就好像钱一样,用的那部分才是属于你的。
我的策略很简单:1、泡,不断的浸泡,以很舒服的姿势浸泡在知识的湖泊里。
2、进了“味”的那部分,不能只拿出来炫耀,得用。
另外,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浸泡在知识的的湖泊里”而不是“浸泡在知识的海洋中”呢?因为,我觉得我在知识的世界里根本就没见过海洋长什么样,甚至用湖泊都有点大,我顶多浸泡在知识的小水洼里。实际上我的知识来源仅仅是得到和读了为数不多的几本书而已(其他各种媒介转发的文章很难称之为知识,大部分是信息的噪音),可以说我根本没不知道海洋是什么情况。不过我有自知之明,相比知识精英们,我的阅读量和用做学习的精力时间简直少的可怜。还不用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知识大咖身边的人往往也是某个领域的大咖,随便一点感悟可能就是这个世界的顶级知识。所以我用“湖泊”而不用“海洋”。我现在主要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泡” ,二是:用。能做好这两件事我觉得对自己的要求已经不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