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
被虐自杀博士生唐晓琳的导师是Saveez Saffarian,他的妻子也在同一所学校担任教职工作,之前就曝出过不让自己的美国学生毕业的消息,这个学生怎么处理的?
直接找律师来打官司,最后脱离与原导师的师生关系,挂名别的导师名下,顺利毕业。
还有,我的一位美国朋友上学期刚换了导师,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导师太push、给的科研帮助也有限,大吵一架后直接找系主任换导师。
现在新导师组里做了一学期,开心的不得了。
帮忙做家务、接孩子、陪你聊天、送饭、甚至以上床要挟毕业,这些事在美国学生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美国学生看来,我是来读博的不是来卖身,咱俩是师生关系,不是主仆关系。
我认识的一位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印裔小哥,导师让他周末来实验室给另一个项目帮忙(还是好言相求那种),第一次、第二次他答应了,第三次他怒了,直接怼回去说“我是无偿的,为什么要帮你?我周末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啊。”
👍美国学生怎样反抗野蛮叫兽😜相比较而言美国学生们:
第一、更懂得用法律和制度来保护自己,而非像中国学生一味隐忍最终受不了走上绝路。
第二、更加平视而非仰视导师。
平视的表现之一就是当我遭遇不公对待时,我有勇气与之搏斗。勇气这个东西如果你缺乏,即使没有恶魔导师也总有别的妖魔来加害你。
第三、更积极去改变而非一味忍受或抱怨。
很多受害的中国学生都会留下让人心疼的绝笔或者和父母、朋友抱怨的短信,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只能忍下去或者走上绝路。
就像陶崇园自杀的一个很大原因是老师不守承诺阻拦其出国,他以为出国没有导师推荐就没希望了。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啊,如果他能了解更多一些,比如国外申请博士的流程、国外导师重视的东西也绝不至此。
世上根本没有绝路这条路,除非你自己不想移步离开。
👍美国学生怎样反抗野蛮叫兽😜02
美国导师做科研,外籍导师做生意
很多学生发现,美国的本土老师相比华裔,以及很多的外籍老师更人性化一些。这方面没有直接的调查研究,但是我分析可能是如下一些原因:
外籍教授,尤其是移民一代,往往生存压力较大,更在乎利益。有些人希望走捷径申项目拿钱,而压榨学生是最常用、好用的方法。
比如申请项目报发给学生每月补助1500元,实际只发500元,让学生干的活超过5000元;或者无偿让学生帮自己的公司打工;还有把学生当成发论文的机器。
美国土著导师不存在申请绿卡、拿不到tenure就会被辞退然后很难找到工作的难题,所以压力比外籍教授要好很多。
那些杀过千军万马好不容易拿到一个教职的外籍导师们如果在四五年内拿不到tenure、又没有绿卡的话,只能卷铺盖回老家了。
相较于美国导师,外籍导师“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也是他们很多人不择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果就是,当有一天他们功成名就、绿卡、tenure、别墅、豪车都在手时,因为压榨成性、恶习难改,恶魔的面具再也摘不掉了。
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三种导师不能跟,华人、AP(Associate Professor,相当于国内的副教授)和女导(女性导师)。
但归根到底,孩子们一定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会“发声”而不是忍气吞声。
👍美国学生怎样反抗野蛮叫兽😜在国外读书的孩子有时会钻牛角尖,原因很简单:如果在职场,顶头上司为难自己,你可能觉得大不了辞职;如果在社会上有朋友欺负你,你可能会把他拉黑;
可是,在学校呢?
熬了8年读到博士,导师不给你毕业,你怎么办?你的命运似乎掌握在了另一个人手里。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比如,曾有朋友因为被导师欺压,直接去找了心理医生,开出证明,表明自己受到精神压迫,无法继续跟导师学习。
学校不仅帮她更换导师,还延迟了期末考试和签证,让她慢慢康复。
遇到问题,千万不要不好意思,自己忍着。当你勇敢发声求助,也就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者介绍:思小妞,坐标美国,“轻职场”概念创始人,资深撰稿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