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侄子报完高考志愿后在微信上问我:“大姑,我打算暑期考个驾照,难度大不大?”
难度嘛,比起高考来应该小得多。想要学驾照,重点就是听话,乖乖按照教练的方法去做,让你方向盘打两圈你就拧两圈,让你看哪个点你就参考哪个点,把自己当成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完全复制指令,一次通过不是难事。
想当年,在科二考坡起的时候,教练告诉我们,必须把头探出窗外看线。一起考试的一位妹妹,把他的话当做圣旨,用尽全力将脖子伸出去,结果被安全带勒得直翻白眼,险些挂在考试场上。事后她才知道,大家探头时都会用手拽着点安全带,她绝望地仰天大叫:“这个动作教练没告诉我啊。”
虽说妹妹的智商可能不太够,但那期学员中,只有最听话的我和她一次性通过。没办法,谁让大家赶上了最严苛的驾照考试呢?我俩拿到证两年后,模范事迹还在驾校久久流传,每次训那群有自己想法的男生时,教练的开场白都是:“我认识两个连刹车和油门都分不清楚的女生......最后人家顺利通过了考试。”
其实,通过考试拿到驾照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能够开车上路才是真的英雄。从考取驾照到现在已经7年的时间,驾驶本都换过一次,我却从来不敢摸车。
说来满满都是眼泪。科三上路时我们在全市最宽的道路上练习,那是一条笔直的双向八车道,即便你把车开成“S”状,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况且司机们都精明得很,老远看见辆教练车以龟速行驶,瞬间便判断出开车的是学员,立马离你远远的,我有时候变道连后视镜都不用看。
可实际的路况却相当复杂,眼见车辆们“嗖嗖”从身边蹿出去,我躲在车里手握方向盘瑟瑟发抖。超车时无法确定车距,对车的宽度也不了解,只要听到后车的“滴滴”声,立马肾上腺素增高,汗珠从全身各个毛孔向外冒,开5公里的车下来后,两腿酸软如煮烂的面条。
老爸嘲笑我纯粹就是胆小,还常常喊着让我把学费还给他,可谨慎点也没什么不好。小区有位挺有钱的老阿姨,第一次开新车出去就轧了路人的脚,没多久去买衣服时,把油门当成刹车,车子怒吼着跃上五级台阶,把店铺的玻璃大门撞得粉粉碎。
听闻她的事迹,我觉得出门坐公交车或打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何必把自己搞得神经紧张呢?
刚学完车的时候,每次在大街上看到教练车,我也有股子冲上去开一把的冲动,为此真心实意地和老公商量,家里要不要买辆同款车型?得知该车早就停产后,失望顿时从心底蔓延开来。
后来怀孕生子,开车的念头也越来越淡。单位距离家直线1公里,连自行车都没必要骑,就更没有开车的动机了。
前些日子,路过一片大空场,老公挑衅地看着我:“敢不敢开一圈?”我毫不示弱:“如果路上没有车的话,我能开到海南岛。”
志得意满地坐在驾驶座上,我努力回忆着学过的那些步骤,算了,记忆早就模糊了,直接上吧。打火启动,不对劲,车子不动弹啊,老公提示:“你手刹忘了放。”放下手刹,车子依旧毫无反应,“你忘了挂挡。”折腾了半天,总算如同蜗牛般慢慢腾腾启动了。
刚刚绕了半圈,一群放暑假的小孩子闯进来,在空地里歪七扭八地练习自行车。看到他们我手忙脚乱:“怎么办怎么办,可千万不能撞到人。”
老公的脸涨成猪肝色:“你不知道踩刹车的吗?”
费力将车靠边停下后,我觉得自己今生与汽车八字不合。我拿到的不是驾照,而是一张荣誉证书,是那种偶尔可以追忆昔日英姿,然而没什么大用的废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