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代唐卡的绘制过程

当代唐卡的绘制过程

作者: 沃唐卡 | 来源:发表于2022-08-21 08:53 被阅读0次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沃唐卡唐卡,专注热贡唐卡艺术,为您提供最具收藏力的作品。

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服务。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后,随着大量佛徒的还俗,热贡艺术开始流向民间,并在民间传播。

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分布在黄南州同仁县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玛日村等村落,又自成体系。其中五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和郭玛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

热贡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为主,由于历史上的热贡艺术品不追求署名,好多历史精品佳作不知作者,其师承关系只能追溯到近代以来。

热贡艺术凭借其精美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不仅在佛教盛行地区流行,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欢迎,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有繁荣的趋势,但是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四个大师级的画家前后于世纪之交离世)、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的不断冲击、旅游业的不断繁荣,热贡艺术精品越来越少,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复制品和粗制滥造的现象却越来越多,急需抢救保护。

1、诵经备料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复杂。会之前要想活佛问仆,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着色、勾线、描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至几十日,复杂的唐卡要数月至几年。颜料都选用天然物,色彩保持时间长,百年不变色。

研制画料

唐卡多为重彩画,颜料配制十分讲究,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用金、银(画面的金色部分以黄金制成,银色部分以白银制成)、珊瑚、珍珠、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原料,以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原料,勾线着色后,绘制于打磨的棉布上。

2、处理画布

绷展画布

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稍厚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将裁好的画布洗净晾干,绷到绷架上。然后将胶涂在画布两面,涂胶的好坏决定了唐卡画面的彩色颜料的上色质量。涂好胶水的画布经过阴干后就可以上白底了。在干透的画布两面均匀地涂上温水泡制的白土汁,使布面细孔被填塞,表面变得平滑。

打磨布面

磨制画布需要两道工序,即粗磨和细磨。先是数次的粗磨,上好白底的画布阴干后,用手感略粗的磨石轻磨,打磨的顺序总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次打磨都要阴干一次。细磨是画布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了便于构图上色,首先在凉水中调入少量的胶,在画布正面均匀地涂抹,阴干后用光滑的磨石打磨三至五遍。

 3、勾勒底稿

揭秘唐卡绘制流程

起早构图与造像度量

唐卡的起草构图是整个绘制流程的基础,这一步骤是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规则,将要绘制造像的尺寸、比列、位置做了相应安排。通过打线素描先画出神、佛像的骨架并确定比列,然后画上衣服、璎珞、宝冠及法器等,最后再画上山水、幸运、花草、鸟兽房屋等。神、佛像的绘制有严格的度量标准,画师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的很好。

4、染色勾线

唐卡着色

按照之前的草稿构图对唐卡进行上色,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画师按顺序先对面积较大的衣饰进行着色,然后是天空、静物、地面,面部要到最后才上色。为使各部位颜色深浅有变化,着完色后要对各种颜色进行加粉处理,使其有明暗变化。

唐卡晕染

晕染是为了弥补平涂着色立体感不足的一种色彩渲染法,通过晕染可以使两种颜色的过渡自然流畅,赋予唐卡绘画中的事物真实的质感与立体感。

唐卡勾线

勾线是唐卡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勾线是用尖细的笔尖勾描出人物的肌肉、衣饰、北京的山石、树木云彩等。唐卡的勾金线是将纯金磨成细粉末,加水和胶调匀,涂绘、勾勒在画布上,再用宝石笔头的硬度打磨,使其发光,整幅唐卡就会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了。

5、开眼装裱

揭秘唐卡绘制流程

唐卡开眼

这是绘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开眼也是整幅唐卡的点睛之笔。轻轻一笔,赋予唐卡画像生的灵气。画完以后,由高僧活佛开光加持,用朱砂在唐卡背面写上经咒,使唐卡具有“身之所依”的特性,以保佑结缘人平安健康。

装裱

(1)、唐门(也称为敦嘎或托居)在标准的西藏唐卡中,地边(也称为地玉)正中还缝着一块绵缎。这块绚丽精美,大小不一的锦缎,或方或长,形状不一,藏文中称唐门,是唐卡标志性的装饰物。这块锦缎可以是任何颜色,任何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横长方形或竖长方形。锦缎位于唐卡下幅的中央,占下幅面积三分之一,也叫做“敦嘎”或“托居”。有时在“贡夏”的上幅中央也有一块锦缎。

(2)、地玉(也称为地边)

(3)、右侧幅

(4)、左侧幅

(5)、天池镶边相当于汉地绘画的裱工,用料讲究,有红蓝洋锦边、素洋锦、杂色锦、西番莲片金缎边、镶龙石青片金边、织金缎等,越是重要的唐卡用料越是名贵。对于有祝寿含义的唐卡则用大红云龙片金缎边、石青寿字缎或大红寿字缎平裱,以烘托主题。如墨刻六世班禅源流的唐卡即用此料。这些用料基本上都是在苏州织造处织造的,有时零星使用时也在京城购买。在画芯的四边缝裱丝绢或绵缎,这缝裱的丝绢或绵缎。统称为“贡夏”。如:(2)、地玉、(3)、右侧幅(4)、左侧幅、(5)、天池、等。“贡夏”可以用各种丝绢或绵缎制做,其尺寸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贡夏”的下幅长度占画芯部分的二分之一,下幅显得稍长;上幅长度占下幅长度的二分之一,或者说占画芯部分的四分之一。例如,一个唐卡画芯宽是40厘米,高60厘米,下幅长度就是30厘米,上幅长度是15厘米,侧幅宽7.5厘米。唐卡背面的裱衬物可以是棉布、丝绢、绵缎等。一般来说,里衬只裱糊唐卡的“贡夏”部分,不裱糊画面部分;也有给唐卡整个背面都裱上黑衬的。还有一些唐卡,虽然背面全裱,但裱好之后用揭开画面与衬布之间茬口的办法把画面正对的里衬部分切开三个边,以便能够看到写在唐卡背面边上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人们要揭开衬页看背面文字的情况外,平常唐卡画面背面与里衬的两个底边都固定在一起。

(6)、牙子(也称为彩虹)首先在唐卡的画心四周先镶牙子,意为:红黄色彩虹,显然指唐卡的牙子以红黄两色为主,其实其色彩搭配相当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况。牙子有红黄妆缎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红片金牙子、红黄绿洋锦牙子、红黄片金牙子、镶红片金牙子、万寿灯笼锦牙子等。上面提到的都是多层多色彩的牙子,所以藏文形象地称为彩虹。有时也用单层锦缎牙子,称为大牙子,这是一种简化形式。牙子外面是镶边。在牙子与镶边接合处以白小线缝合,在镶边最外也有白线或红白小线缝边,这两道线几乎成为宫中唐卡装裱的标志。有很多的唐卡在画面的四边围有两道红色或黄色的丝带贴面,藏语称之为“彩虹”。每道丝带的宽度是侧幅(即所裱丝绢的左右边)的一半;如果仅有一条丝带,宽度便是侧幅的四分之一,侧幅的其他四分之三自然是丝绢衬裱面。装裱完成之后就是装卷杆和楣杆。在藏文里,这两个杆名称都一样为:唐木或唐杆。但是从实物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7)、面盖或遮幔(也称为佛帘或唐帘)唐卡前面有一幅面盖盖住整个唐卡。通常用丝绢制做面盖(人们认为制作面盖最好的一种丝是“面子绫绢”,质软、色黄、带有红绿色的斑色)。面盖用红色、黄色、蓝色丝绢条交替缝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种颜色的丝条作面盖。面盖缝在唐卡的顶端,面盖中央还有一些褶子。画有本尊、护法神的唐卡,其面盖丝绢也有白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不过这类唐卡的面盖丝绢条彼此不缝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开的。沿唐卡面盖上部缀有一排有褶子的挂布,下垂约8厘米,用红色丝绢制做。这一层佛帘(或称为:唐帘)作为唐卡的装饰。这一部分是缝在唐卡的楣杆下方,长及卷杆,以五色哈达或五色锦缎为之。宫中所装软薄佛帘,多以一块整织物做成,少有分成数片的情况,这一点与西藏佛帘多由二片、三片互相叠压组成不同。佛帘与其他织物一样,专门在苏州织造处织造。它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保护唐卡的重要部分。

(8)、绦子(也称为绸带)楣杆上端钉有两个挂钩,每个挂钩各带一圈,档案中称:铁圈,显是生铁打造而成。清宫中多用铁鋄金赶珠圈或铁鋄银赶珠圈,圈上各系一根花绦子。另外,圈上也有系高丽纸签的情况,其内容较唐卡后面的白绫签稍略。乾隆二十五年1760之后,宫中造办处花绦子学习额鲁特蒙古的做法编做。当唐卡悬挂供奉时,两根绦子互相系扣,作挂绳之用。唐卡收卷好以后,两花绦子用于系紧唐卡使用,其长度以绕卷起唐卡两圈为限。绦子多以五色交杂粗麻线编成,系紧后不易松开,且经磨耐用,加之色彩多样,与唐卡的色彩相配,很受青睐,成为宫中唐卡的特色之一。另外,以红色绸带作绦子的情况也较常见。以粗线作挂绳的情况则多见于西藏所贡入的唐卡上。到此,一件唐卡的装裱工作告一段落。

(9)、楣杆(也称为卡薪或贡薪)楣杆装在天池的上端,为宽扁形或扁圆形木条,两端与天池两边齐平,或稍长出,藏式做法,以皮革包首,宫中鲜有采用。这一根扁平木条又称为“卡薪”或“贡薪”。木条越往两端越细,以致于从截面看就像一个小木楔,把“卡薪”缝粘在“贡夏”和里衬之间,长度与唐卡宽度相同,两边不要突出来。

(10)、卷杆(也称为唐薪或止薪)卷杆装在地玉下端,圆柱形,略长出唐卡两侧幅边。唐卡下方的两个边最后是用红线锁边,必须注意的是,在缝裱用一个叫“唐薪”(即“唐卡木”)或“止薪”的圆木棒将唐卡的底边卷好并将其撑住。根据唐卡的大小确定“唐薪”的粗细。一般“唐薪”的长度是与唐卡下方的宽度基本相同,两端可再长出唐卡宽度的3厘米,两端套上用金银或青铜制成的套盖。有了“唐薪”之后,把唐卡卷起来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称卷轴画。

(11)、轴头宫中唐卡卷杆和楣杆的用材有白檀香木、紫檀木、杉木等,前二者材料最为名贵。杆头安的轴头做工也十分讲究,有铜、银、紫檀木、铜镀金、银间镀金等质地。作为卷杆的装饰物,紫檀木轴头多是素面蘑菇状;银质、铜质轴头上多有錾花或敖其里(蒙文“金刚杵”之义)图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为装饰。

(12)、鸟嘴(也称为惊燕)佛帘外面,缝有两条彩带,垂至卷杆处,其底端呈鸟喙形,故称为“鸟嘴”。类似于汉地绘画装裱中的“惊燕”。彩带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可能是绘画中的一种古老实用物,蜕变成一种纯装饰性的东西。

(13)、唐卡画芯(也称为美龙)

开光加持

最后唐卡画师将装裱完成的唐卡拿到活佛处进行开光加持,用朱砂在唐卡背面写上经咒,有的还会按上活佛的金汁或朱砂“手模”。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452364的热贡文殊菩萨唐卡:

相关文章

  • 当代唐卡的绘制过程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

  • 陶瓷唐卡无尽藏工作室,创始者付若含

    无尽藏工作室所绘制的每一幅唐卡,均为全手工所绘。陶瓷唐卡与传统布面唐卡在绘制过程中有所不同,线条勾勒完成要进窑内高...

  • 唐卡是什么?唐卡的绘制过程和供养唐卡

    唐卡是什么? 唐卡是藏语,简单地说就是西藏的卷轴画,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鲁番时期,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们来说,唐卡...

  • 日前,

    日前,沙陀寺大经堂内的唐卡绘制工作已经展开,担任此次工作的是来自佐钦的著名画师泽扎和他的团队,由于这些唐卡的高度大...

  • 唐卡价值体现在哪儿?

    唐卡的艺术价值: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动 物胶及牛胆汁。这种原料的配方科学...

  • 唐卡绘制中的兵器造像

    在佛学文化的传承中,持物刀也是佛教兵器的一种,是用来砍切削割的兵器,依《白宝口抄毕里孕加罗法》中所言:“刀者,除降...

  • 唐卡—指尖上的神韵

    唐卡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多年来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 绘制一幅唐卡需...

  • 你真的了解唐卡的每一个部位吗?

    唐卡是西藏艺术的具象画变现,被称之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西藏心中,每一位擅长绘制唐卡的艺人都拥有着和神灵沟通...

  • 论藏族唐卡蕴含的工匠精神

    摘要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除了用料...

  • 《秋叶》绘制过程

    图文版完整绘制过程请点击:《秋叶》绘制过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代唐卡的绘制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kv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