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唐卡画派较多,人们所熟识的,就有勉唐、钦孜、噶玛噶赤及勉萨等画派,虽然画派众多,但是表现手法和绘画内容异曲同工,让人过目不忘。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圣殿中的一株奇葩,它是区别于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宗教卷轴画。“唐卡”一词最早出现在12世纪左右的藏文典籍中。
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唐卡可分为国唐和止唐。国唐用丝绢制成;止唐为绘画唐卡,用颜料绘制而成。根据唐卡的画风,则可分为勉唐派、钦孜派、噶玛噶赤派和勉萨派等。
资料显示,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引进佛教,并开启了唐卡艺术在雪域高原的先河;11世纪,由印度大班智达和藏族佛学大师始创“噶当画派”;11-13世纪,阿里古格地方以古格王城为代表逐步形成“古格画派”;13-15世纪,后藏日喀则以昂仁为中心相继出现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绘画作品,称为“拉堆艺术”。13世纪以来,藏族唐卡艺术开始形成多个较大的各展艺术风姿的不同地域、不同地方风格特色、不同流派传承体系的唐卡绘画流派。
13世纪时期,西藏首创藏地本土化的民族风格画派——齐乌冈巴画派,主要以继承尼泊尔绘画的风格为基础,并融合了西藏古格、卫藏及周邻地区的绘画元素而形成的西藏本土画派。齐乌冈巴画派在保持和吸收尼泊尔画风基础上,加强了本土艺术的表现手法,较强地体现出藏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刻画,追求宁静安详气氛和稳重协调效果。
15世纪,勉唐派鼻祖在齐乌冈巴传统绘画基础上,融合对佛像艺术的理解和审美标准,同时吸收了中原的绘画元素,形成了鲜明的画风而创立勉唐画派,尤其以善画慈祥佛像而著称,所绘菩萨和度母,形态慈悲优美、比例适度、衣着华丽。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以及罗布林卡新宫、历代扩建重修的大昭寺、昌珠寺、萨迦寺等现存的唐卡,大部分是勉唐画派作品。
与勉唐派同时期创立的还有钦孜派。钦孜派擅长绘制忿怒金刚,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富圆润,形象稳健而舞姿跃然,身体比例匀称。该画派主要流行于后藏、山南、青海,在青海特别流行。
噶玛噶赤派出现于16世纪时期,以昌都为中心。该画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将汉地的绘画语言与藏区艺术形式进行了完美结合。噶玛噶赤派在藏族传统绘画基础上融合汉地元素,佛像造型上以印度佛像造型为准,以山水风景为画面背景。
西藏共有勉唐、钦孜、噶玛噶赤、勉萨、堆绣五种国家级的唐卡画派;共有21名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唐卡传承人,其中勉唐4人、钦孜5人、噶玛噶赤4人、勉萨2人、堆绣2人、刺绣2人、写实2人(以安多强巴为代表)。
近年来,从非遗保护的角度、西藏唐卡发展的角度以及西藏特色文化产品的传承与创新角度,自治区文化监管部门多次组织唐卡作品参加大型的展会。从区外的展出情况来看,人们对于西藏唐卡的认知度逐日增加;唐卡画师、从事唐卡制作的企业,与内地的沟通、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通过藏博会这样的国际性平台,提升了西藏文化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以唐卡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民族手工业,唐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业态关联度与融合度越来越紧密,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文化传承、技艺传承与创新等自身要求的提高,唐卡技艺的传承从最先的师徒授艺转变为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政府组织唐卡传承人群进行集中培训等,为唐卡产业的发展储存大量的人才保障。
同时,随着唐卡在市场受欢迎程度的提高,唐卡的材质已经不局限于刺绣、织锦等传统材质,有更多新鲜的材质加入市场。“玛瑙唐卡”、“木雕唐卡”、“砗磲唐卡”、“树皮唐卡”等一大批创新的材质出现。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很多人不满足于在家里收藏唐卡,而是希望将唐卡随身携带。而“砗磲唐卡”无论是在体积上、还是本身的材质上,都能满足唐卡艺术小型化的需求。
近两年来市场上有一些唐卡的文创产品出现,还比较受欢迎。比如说把唐卡背景画上的花式提取出来,绘制在杯子、围巾等物件上。还有现在的年轻画师都有一定的学历,他们通过大量的学习交流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在保持本画派传统技法的同时,对背景布局进行创新,也把其他画派的优势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当中等等。唐卡绘画和呈现方式上都有很多创新。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930339的凸金蓝唐绿度母唐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