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事 智慧偷懒
把时间省下来,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教书的事,也是非常繁琐的。备课、上课、改作,三个主阵地,要学会智慧地偷懒。首先,备课也要学会偷懒。千万不要相信“抄教案的效果,一定会比打字好”。人类已经进入了AI时代,有些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只要认真备课,学校没有要求手写还是打字,哪个效率高,就用哪个。如果你是骨干教师、老教师,真正有价值的备课,是在书头圈圈画画,做做批注、写写简单流程,做好课件,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
真的,教案并非写得越具体越好。真正卓越的教师,是用一生备课的。要把功夫花在备课以外:大量读书,坚持写作,提升文学素养,提升教学素养,而不是在形式上做样子。
其次,别把太多时间花在公开课上。公开课是天花板,常态课是地板。公开课养眼,常态课养人。真正优秀的一线老师,偶尔上几节公开课就行了。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常态课研究上。且,上公开课,别试教太多遍,那是对试教学生的不尊重,也是对学科教学规律的不尊重。这种千锤百炼磨出来的课,基本上是看看的,基本上无法指导常态课。我们要敬重的是,那些努力以家常课的模样去上公开课的人。不试教,把公开课上得扎实有漂亮,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年轻教师,尤其不要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一次又一次打磨一节课上。你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复返啊。不如好好读书。100本经典好书打底,哪怕不上公开课,你依然是个优秀教师。评职称评比有需要?偶尔上几次公开课,评上了,就行了。见好就收。
第三,改作更需偷懒。改作,耗费老师太多的时间。这件事,是最需要偷懒的。千万不要为了在作业检查的时候,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而在每个学生的作文后面写太多评语。偶尔写写,是可以的。每本都写,有必要吗?那种八股式的评语,学生基本不看的啊。你是在浪费你自己的生命啊!改作文,其实精批代表性的3-4篇,精心组织讲评,学生悟得修改方法,当堂相互调换批改,很好了。什么病句啊,错别字啊,让学生自己纠错啊!这比你自己精批细改有价值多了。作文批改,重在欣赏,重在鼓励,重在发表,而不是装模作样,改给领导看啊。所以,你要跟领导沟通,要重实效,而非讲形式。再如听写批改。为何不让学生先自己相互订正?三个人调换,每本签两个名字。最后,老师核对、打分数。这,不是效率更高、准确率更高吗?会偷懒的老师,才能教出不偷懒的学生啊。
会偷懒,才是好老师的标配啊!
转自《祖庆说》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