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待看书籍,名称是《自然社交,让情绪不再敏感》,我翻了五分钟左右,里面又提到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最早是从一个好朋友那里听到的,她又是从武志红那里学到的。
《为何家会伤人》让武志红成了一个爆红的心理学家。
单看书名,许多人都会找到安慰,仿佛抓住救命稻草,心想我所有的性格弱点终于都找到源头了,错不在我。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信奉“家会伤人”,那段时间也是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很火的时候,小说、电视剧、公众号,所有可以吸人眼球的地方都充斥着这四个字。
电视剧《欢乐颂》一度很火,樊胜美这一形象也深刻烙印在许多人脑海里,让人不禁为她被原生家庭所累而扼腕叹息。
后来相同的好友又提到认知心理学,原因是她研究的是认知语言学,于是我们又共同懂得了一个道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反应是不同的,同一件事情加诸不同人的影响也有巨大差异,原因是事物和影响之间,还隔着一个“解释”。
你怎么看待、解释一个事物,会决定它对你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能够找到一件事情的根源,并进入当时的状态去重新解释这件事,就很可能在多年后释怀。
那段时间我们又接触了积极心理学,一度非常热衷于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
原来我们也有段追星的旅程,只是我们追的是心理学的明星。
再后来,我又遇到了《被讨厌的勇气》,突然有一天醍醐灌顶,明白原来所谓的寻找原因,只因为我们有个不为人知的目的,达到目的被寻找原因包裹着,显得那么隐蔽。
一个自称因为什么原因害羞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他有一个不想社交的目的。
一个自称自己因为家底太穷导致翻不了身的人,很可能隐藏着一个懒惰的灵魂。
一个自称自己控制不了情绪的人,很可能只是想不负责任地把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原来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理由也不一定是理由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