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只有让对方明白才能起作用。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区分传递的对象和时机,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不要用艰涩难懂的词语,更不要用不要过于抽象、专业的术语,只有把话说明白、讲清楚,让对方听懂了,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欢迎关注「志汇CLUB」
免责声明:如本文内容影响或侵犯到你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相应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