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
这件事要从错误的本身说起。
孔子崇尚周礼,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否则就不是君子之为。
我们不敢保证2500之前的“周礼”是不是还能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过,至少从目前《论语》还能被当做国学经典来大肆宣扬的情况来看,现代社会还是缺少了一些这样的“礼制”来规范人们越来越浮躁的行为。
判断“错误”的标准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错误”是不是可以应该向“正确”的一面转化?
仅从这一点来讲,也许正是“错误”才成就了我们人生的精彩。
有人说,儒家让我们拿得起,道家让我们放得下,佛家让我们想得开。
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否则,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劳累,日子又是多么无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