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学校分配了两位新老师,刚好两位老师都跟我有关系,一位是我的搭档,学霸级别,在几百人竞争中脱颖而出考进来的;一位是我徒弟,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专业师范类包分配的,当年也是全市前两千名的存在。
今天就来说说我徒弟,这个徒弟叫得还是有些心虚的,她就读的那个学校前身是老隆师范,培养出来的人才数不胜数,可以这么说,现在整个河源市的教育的顶梁柱大多出自老隆师范,现在虽然改革了,到师范专业的教育模式依旧沿用老隆师范的模式,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说,我是没有资格做她的师傅的;那经验丰富算不算?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无论教学媒介手段还是孩子们的思想变换,都是时时变化,经验怎比得上变化,现在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于她于我都是新的,所以我时常调侃自己是教了二十几年的新老师,因此,从经验上来说,我也是没有资格做她的师傅的。
如果非得找点什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情怀或者是唯一能帮助到她的吧!所以在师徒结对仪式的时候送她一本书《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书上写上送给她的一句话:眼中有光,目中有人,手中有绝活。希望她对教育永葆希望,始终坚持人的教育,并努力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好老师。
今天听了她的一节课,课前跟她打了个招呼,她欣然接受,她讲授的内容是《比的应用二》,没有特意的提前准备,所以说是一节最常规、最地道的课。
从复习开始导入,引入新课,再到学生的尝试练习,然后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适时加以引导,最后是练习巩固,总结提升,整个过程流畅自然,狠狠地抓住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关键:一份量,来进行整堂课的教学,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急不躁,而是耐心地引导再引导,“没事”,“再想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得轻松,对知识的汲取也更容易接受,最终下来,教学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她的课让人更能体会到什么叫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是板书,工整、清秀,给人带来美感。要知道,曾几何时,课堂上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不仅能赢得学生们青睐的眼神,也曾是教师这个工作的鲜明特征。多年前,读师范时,学校就非常重视学生的三笔字,每年都会举办三笔字比赛,一周有两节写字课,教学的教师,都是当地书法界出名的名师。
然后课堂的语言的处理,抑扬顿挫,有块有慢节奏刚刚好,比较能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有重点有突出,激情澎湃,整节课下来,学生依旧情绪高涨。
第三,是她真正做到了目中有人,每一次的练习她都会走下来,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速度以及方式方法。
第四,引导学生“说”数学,引导学生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把内心的数学心理思维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即学会了知识,又促进了思维能力。“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说”中渗透一些思维方法,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模仿,逐渐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以“说”来调节思维,以“说”来促进思维,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感觉整节课她是真正为学生而上,跟着学生的节奏上课。
当然,在有些细节上如果处理好会更完美,比如肢体语言不够丰富、如何解决老师讲太多的问题。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教育界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