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常听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这句话早已耳熟能祥,对它的意义却仅浮于表面。真正理解其含义已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时期。
三毛的作品中有一个片段:她上学时有一段时间生活费有些紧张,又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多要。
有次闲逛商场时,看到了一个招聘信息,尽管那个信息她不符合上面的基本条件,但由于极度的缺钱。
无奈之下选择试一试,没想到录取了,这个消息让她很兴奋。一周的工资是他半年的生活费,然而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为了工作,只能缺课。本以为只是当模特,没想到商场的所有货品要熟悉,一天都是站着,不能离开岗位。每天下班还很晚,尽管腿和脚很肿,也舍不得花钱坐车。
因为这次经历,她回去后更加卖命的学习,也让她深有感触,她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正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2
俞敏洪在上学中途,因为生病休学1年。住院期间他闲暇时间很多,利用那段时间看了很多的书。
他说:“基本上2天一本书,那段时间看了300多本书。尽管当时有些知识理解不了,没关系先存放在脑子里,以后定有用处。”
医院的对面有一座小山,上面写着“精神不死”四个大字。
他说:“每天都会看那几个字,读书的欲望就很强烈。”
《中国合伙人》是俞敏洪个人的真实故事,主角是黄晓明扮演的。
有次,俞敏洪黄小明聊天,俞敏洪说:“你长得很帅,收视率也很高,唯独一点没有体验出来,那就是我本人的气质。什么都可以模仿唯独气质模仿不出来。”
俞敏洪说:“一个人的气质,包括胸怀,情怀,信仰。”因为他拥有这些东西,所以创业的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读书使人高雅,读书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3
有次去福建的寺庙,进到庙里听到有人读书,声音给人传递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左右。
随着声音朝那个方向走去,走进时发现尽然是一个花甲老人,她的声音很有穿透力,坐姿很优美,从背面看很有韵味,没有一丝沧桑感,这或许就是书沉淀下来的精华。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4
现在倡导全民读书,那到底怎样读书,如何读书呢?
每个人文化底蕴都不同,接受能力所以受限。
通俗的讲,书和回收垃圾一样,分为有用和无用,不是所有出版的书都有用。
关于这一点也没有人能真正帮你解决,不会选书,也说明读书的量太少,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或方向。
选书也如同买衣服一样,只有大量的购买衣服,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颜色及突出身材的优点。
选书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找自己的兴趣,找自己的方向。
怎么判别有用和无用书的区别:
歌德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半年不读报纸,结果他发现,与以前天天读报相比,没有什么任何损失。
无用的书就是看过之后,脑子里乱糟糟空洞洞,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或者启发的东西。
有用的书就是对人们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有意义,它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更丰富饱满,让眼界更开阔,如果不读有一种欠缺和遗憾。
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1: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谈吐的质量和深度
2:读书可以使一个人的思想进行自我改造和换血
3: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古人所谓“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