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来学农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人手一份的《学农手册》,几十个可供选择的研学课题,周二下午的篮球比赛,周三下午的叠被子比赛,周四下午的水果拼盘比赛。他们将最好的三个水果拼盘作品分别送给了宿管、饭堂师傅、劳动技校的老师,感恩所有人在这几天里的辛勤付出。
跟美中的孩子和老师们接触的这几天,本人也是感慨良多,有两个故事不得不记录一下。
关于六班班主任的故事
六班的班主任,一位瘦瘦的个子不高的男老师(他们班的水果拼盘送到了办公室)。我工作六年,他来过劳动技校三次,带学生学农,每次我都有上他们班的课。很有缘分,虽然我仍然不记得他姓什么,但是我们真的很熟了。印象中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学生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会很凶、很急躁地批评他们,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位老师是教美术的,所以他的个性可能比较特别吧。今年凤跟我换课,我竟然又上了他们班的课,真的是缘分。他变了,虽然还是当年那么细心,经常去学生跟前提醒他们,但是目光变得柔和,语言和动作也不似当年那么生硬,在我提醒一位同学要坐直的时候,他竟然是用手在那位同学背后轻轻地抚了抚。我猜想,他可能当了父亲(我没问)。在总结的时候,我跟同学们分享,提到了这一点,老师变得平和了许多,我们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人了,我们都还在成长,同学们处在金子般宝贵的年龄,怎么可以拒绝成长?孩子们笑了,一旁的跟班老师也笑了,班主任老师也笑了,他脸上的笑,我是第一次看到。后来,打分的时候,跟班的老师说:“王老师,您看人真准,我每一次都跟他来学农,他真的像您所说的那样,变了很多。”班主任老师说:“看开了,想通了嘛。”
四班的孩子、四班的班主任和我
四班的孩子们,周三下午带他们刷树,周四下午带他们上《防震减灾》课。刷树前,孩子们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他们没刷过树,不知道怎么刷,也不知道刷了有什么用。有一个同学竟然讲出了“用石灰刷树,虫子就爬不上去了,会滑下来!”我问他们石灰有什么用的时候,有人说:“可以做豆腐!”还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整棵树都刷白,为啥只刷一截。我忍着笑耐心地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他们都似懂非懂地点头了。现在想想,美中的孩子们想象力真的很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太多条条框框地限制。
提着装了大半桶石灰水的小桶,我们前往刷树的野炊场周围,女孩子两人一桶,男孩子一人一桶,队伍越拉越长,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我看到他们各种吃力、别扭的样子,时不时催一催,又时不时停停等等,走得快的孩子们跟我喊:“老师,我们先过去了!”走得慢的,择低头不语,只是在累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换换手,歇一歇,他们的班主任走在最后面跟着他们。我看到有个女孩子一个人“端着”桶,走在后面,于是我帮她一起抬着走。我知道,急不得,他们是第一次,他们在努力。
终于到了野炊场了,同学们长嘘一口气。接着是按组分区域开始刷树……
刷完树,做了小结。临走的时候,班主任肖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她说:“您讲得太好了!您讲的时候,他们都在很安静地听您讲,这在我之前跟他们上班会课的过程中是没有看到过的。有个孩子在学农总结里写到:老师不仅教我刷树,更教我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我看到这些,觉得很欣慰,他们真的有收获,得到了锻炼。”
(2014年美术中学学农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