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网上买了《正面管教》这本很火,被推崇极高的书,然而,买回来半个月了,我竟然都没看完,而是把从朋友那借的书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就看完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边书不好,也说不上来什么原因。直到今天,我去朋友阿凤那里借书看,阿凤也是两个男宝的妈妈。所有的书籍都是育儿书,她搬出来整整一箱书,大概三十多本吧。我花了一个小时去挑选自己想看的书籍。
最终,只挑了两本,一本是《成长看得见,养育看不见》,另一本是《自然长大的孩子都是天使》,其实我内心对选书还是有一定标准的。比如:孩子的养育一定是父母的觉醒和自我成长,不期待孩子长成父母要求的样子等等。最后,在阿凤的推荐下,也拿了其他两本。
果然,我的直觉没有错。今天看了1/4的《成长看得见,养育看不见.》,我惊觉:是的,这本书是我想要的,在作者叶月幽的自序“愿我成为一道门”中,她如是写道:百年后,真正有意义的,不是你住过多大的房子,开过多贵的车,有过多少存款,而是因为你影响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世界因此变得不再一样。 和孩子一起,去体验生命,拥抱幸福吧,不必担心你没得到过无条件的爱,给不了孩子你没有的东西,你的孩子会给你的。总会有一个天使因你而来,让你懂得生命的全部意义,这一生,再也不会有一个人,像你的孩子这样爱你,
看着这样的话语,我不禁泪流满面。我也终于明白,在我自身感受到的《正面管教》和这本书的不同在于:她的温度,她的情感和灵魂。
我忍不住在百度上搜索叶月幽的信息,得以看到她超过百万阅读量的那篇《一个妈妈的自我剖析与成长》,看完后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身为独生女的她竟然遭遇了那么大的“伤害”,关键是她人长得不赖,而且还是学霸耶。我曾经抱怨我的原生家庭,抱怨父母的不正当养育,相比于她的经历,我这算得了什么?我忽然感知到人的心胸狭隘大多来源于见识得太少,因而大惊小怪。
我喜欢她的文字,是如此地朴实,更恰当得说是真实,仔细看来,也并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更多地是“如实记录”,刚刚看完她的那篇《生产和哺乳手记》,对我来说,真的是情景再现。整个手术过程跟我的一模一样,两个月前我才经历过,只呼情景再见。大砥大医院的流程都大同小异吧。若不是我澡还没洗,地还没拖,事还没干完。我真的有种冲动,想一口气读完她的所有文章来一探究竟。
也就是在今天,在我阅读完她的书不到一个小时后,我再次见到了我的大儿子。那个帅气的小天使。安宝。我非常清晰地并且确定地看到了自己的变化:我的态度明显转变了。大半年来,这竟然是我第一次反思:每天早上,我都是催促安宝。快点快点,要迟到了。赶快刷牙,还要吃早餐。别老是摊在地上不动,没听见吗?
催促,除了催还是催,可是我从来没去想过,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愿意动,不愿意听?我有了解过他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渴望吗?从来没有过。
今天在放学的路上,他一直用脚踩小宝推车的刹车。换做从前,我早发飙了。今天,我耐着性子陪他玩了十多分钟。在玩具店的时候,他吵着非要买奥特曼的玩具,我不愿意。他开始大哭。足足持续了有十多分钟。期间一直拉着我去店里,一直说要买。我不知所措,也没有从前那种很烦躁的情绪,一直很冷静地,重复着他的话,说车他的感受,只是陪着他,抱着他,没有安慰,没有指责,吗,没有说教。
写到这里,内心是开心的。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探索自我成长和育儿,然而我也上过一些课,听过一些知识。可是。可是,我就没有变过。也几乎没有实践行动过。该发的脾气照发,不管不顾。然而,今天,我意识到我开始有变化了、可是这种变化的力量来自于哪里呢?我甚至都没有在心里做一个决定说:恩,我要改变我的育儿方式。
这种改变的行为似乎是自发的。莫非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吗?哈哈
我不清楚。可是我清楚的是,这本书带给了我力量,又或者说,她开始唤醒了我内心的那一点点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