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我来带头干吧。
这个小区域的产品已经很少了,之前做的产品已经历了大量到期的周期,包括我们这边前几年买的,也都全部全身而退了。
这家也是我们曾经重仓过的一家。
从去年开始,这个小区域的成本就被限制得很死,成本也低,非标的规模也被严格地压缩。然后曾经做过这家的管理人些,大部分都没再给当地续做,经过了近两年的观察后,别人当地的债务还是管理的非常好。
因为成本低,所以打这个小区域的投资人也少。
现在我们再回头进去打个一年期的,应该没啥大问题。
另外,最近找了几大圈后,也没找到好点的标债资管产品,今年标债资管这一块,完全是卖方市场,卖方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产品也太少了。实际上我们还好,今年我个人也还买到了4只,共计120万的标债,不过还是偏少了。
今年即使有流出来的标债资管产品,也很快就募集满了,根本满足不了投资人的需求。
另外,如果后面有好点的标债流出来后,我们估计还是会以标债为主,非标还是要严格地控制待收比例。
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不行,债券市场反而比较火,上半年到期的标债资管,也是超出业绩基准的多,低于业绩基准的少。
但从7月份的会议后,股市有反弹的迹象,尤其是地产和券商板块,反弹得比较明显。现在出台支持房地产复苏的政策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在7月份时,就有部分资金从债市里面,流出来进了股市。上个月时,个人买的标债资管和纯债基的涨幅都明显低于上半年的涨速。
地产板块这一块,有可能也快要过最困难的时候。利好政策连续出台后,有房东直接把挂牌的二手房房价,连夜跳涨100万。
美联储的加息,估计也快要接近尾声,今年美国的三大指数,反弹也比较明显。
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任何一个事物,它都不太可能一直太好,但也不太可能一直都太差。
未来城投应该也是周期型波动的行业。
像我个人,四十岁不到,如果什么都怕的话,那就啥也干不成,我们毕竟不是六七十岁已经退休的人。如果稍微有点风险的活就不敢干,都选择完全求稳躺平,那这些有些风险的活谁去干啊?
不可能大家都躺平啊。
只要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就可以选择性地去做。
有些事总还是需要人去干,非标也不可能完全清完,尽量比以前更审慎的去干就可以了,量力而行。
后面再继续分享,个人脱敏后的实盘。
个人继续坚定地看多城投,也用个人的实际行动看多城投。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