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2020

作者: 壹言肆韵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5:14 被阅读0次

    两周前见了多年未见的莱拉。我和莱拉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因为她是我一个不知道该称为是学姐还是学妹的校友的师父,所以总感觉莱拉自我知道她时,就有点是站在神坛上的。我们晚上在东三环见了一面,她无意说了一句话,让我在岁末思忖许久——“将近40岁的人,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人不再像以前有那么多差异和不同,觉得不会拥有的其实也都得到了,而担心失去的,其实也没有那么损失。”  一个刚开始30岁的人,没想到会被这一席话冲击了一下。这是已经开始对40岁的世界产生了好奇和憧憬么?

    岁末,照例写点什么留存下来,今年的惰性真的强,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写,也真懒得写。2019年恰好是的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终结,得简单写写,以后毕竟都是202*的开始了。不过2019年也的确是无比颠沛流离和踟蹰难安的一年。

    10年,绕了一个圈

    10年前,脑子里开始想着要找工作了,心里最大的期待是能在上海世博会当好小白菜志愿者,对俄语专业八级的考试还觉得遥远。还没有开始使用“微信”的时代,似乎记忆还是要清晰一些;

    5年前,我已经习惯了国外的工作,并深深的enjoy那种在1-2个小时时差区域里时不时跳跃一下的欢脱。文化适应和工作习惯逐步养成。在那个“国际化”还没有特别普遍的时代,似乎对国外工作还存在着一点点骄傲;

    3年前,切换回国内发展的道路,最大的诱因是来自于国外的朋友打算来北大读书,她说想在发展最快的中国捕获灵感和模式,带回到她熟悉的家乡。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我的前东家站到了中美贸易战的一个漩涡地位,我并不知道事态如何发展,只是觉得国内,应该会开始有新的苗头了吧。在“中美贸易战”的历史时刻中,我开始产生最真实的体会和感知,有点担忧,但也觉得真实和感激,因为这是在触及历史。

    现在,2019年,回归到了小时候认为的正常青年到职业发展轨道,我还是会自诩自己为一线城市的劳工,我觉得这10年时间的烙印特别有趣。我花了10年时间,回归到了一个20年前对自己设想的场景中,在一线城市拼搏打拼,拼得好也许会出人头地,拼不好也许会灰头土脸回家,但是这段大城市的经历似乎是我必须要经历的。这估计也是小时候看剧看文章看多了而产生的杂念吧。于是我节前自己还在长安街上走一走,想体会一下网络热文描述的那种场景:一个人寒风中踽踽独行,面对万家灯火,充满希望和斗志,想在这个城市里寻求到一席自己的位置。然而,可能真的是年龄大了,除了觉得冷、风大,心里想的却是,遥远海岛的碧海蓝天,并不想拥有这个城市微弱的一缕灯光,而想买个机票飞过去晒太阳。我苦笑着,心里想着,30岁的人了,还这么不着调的想学哆啦A梦,借助任意门和时光机穿梭在不同空间环境。但转念想,也挺好的,折腾到心劲儿还在,虽然体重并不轻盈。

    其实这个10年还是很满意的,从一介书生,转变了身份,回归到了自我认可的轨道,把自己养活,且活的还不错,这已远超我的预期了。毕竟2010年的时候我还是想着,2011年毕业可以签一份月薪有3500人民币的工作。而且没让爹妈担心太多,尽早地回馈给他们我认为值得回馈的东西,很知足。

    ‘挑战’

    19年的挑战无时无刻,周围朋友多多少少都在经受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打击。哀嚎的声音多了,慢慢也就疲倦了。我有意或无意的躲了好多局,我比以往花了更多时间在看一些有观点深度的分析文章,尽管从纵向深度来讲,这种即便是用心的泛泛阅读距离真相也有一段距离,但是横向广度上,2019是被迫发力的一年。所以今年囤积了一些信息,都称不上是知识,也谈不上经历,它们得不到应用,也不知道是垃圾还是宝藏。

    人,沧海一粟,与时代和命运抗争往往是出力不讨好的。融合进客观现实,就应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预期。有时候原地踏步是退步,但是也的确存在一些时刻,原地踏步反而是不出力、却讨好的进步。

    游走在“能力边界”是今年的常态,经常接到挑战自己能力边界的任务,也在硬着头皮干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和自我质疑。这种情绪,一度让我怀疑人生,但是岁末静想,其实也是难得的,能以最小的代价能触碰到自我最无力的一种状态,是一笔非常难得可贵的财富。得到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想法发散全面但不聚焦,比如对多方会谈时细节把握和火候欠缺分寸感……现如今,性格、行事原则到了打磨的阶段,野路子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我找了无数的借口搪塞自己,想给自己一个空间来消化自我已承认的一些打击,但是客观说,这些建议也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人的底层需求、新的业态以及经济周期,这几个维度的更迭频率正在显著提升,今年感受明显。这也就意味着依靠一项技能或一种专业走到精尖地位以谋求一劳永逸的想法,已成为一种高风险路径。我还是能隐约体会到国人对于“速度”的崇拜,虽然它的确会影响到“质”的层面,但不得不说,单凭速度,在沉浮市场中,的确是拖垮对手、抢得先机的行之有效的成效比优异的方法和手段。所谓经济转型,在我看来就是把速度转化为质量,把多元聚焦为相对优势的核心方向,而我们现在正处于摸索阶段,也逃不过这个阶段,有痛,但也得伤痛自己不背。

    反观我们这些劳动力,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更迭要求人在能力维度快速转变,但跨思维能力模型的适应过程和演变过程,是大多数自然人难以企及实现的,所以出现了更多的状况就是:一拨新技能的团队整体替换了另一拨成熟的团队。当然底层来讲,并不是说以“优”取代了“劣”,而是在目前的环境下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企业的抉择以更合适的发展策略,取舍了一些成本不适、模式老套的架构罢了。人能怎么办?似乎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老人新人今年多多少少都有人人自保、人人自危的紧迫感和压力。

    所以,能力边界,是迟早要出现的事情。如今比较热议的“35岁危机”,大概也是一种必然现象吧。今年去了几家互联网公司的办公场所,扑面而来的朝气清新而恐惧。有什么办法吗?似乎没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唯有笨鸟先飞、未雨绸缪。

    ‘情感皈依’

    最近刚完成了春节的家庭出游计划,花了不少时间去搜索各种信息,还是很期待的。我虽然隔三差五的出去,但是能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计划并不容易。我现在的消费观念里,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无非两样,一是增强记忆,二是有效实用,这是我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我暂时还达不到那种追求高效附加值和增值服务的阶级。而出游,会形成记忆最好的方式,我是偏好投资一点记忆的。

    我今年失眠是很严重的,但是并不是病态,我个人认为只是时间太颠倒了。晚上入眠时间从12点,推迟到1点,再到两点,再到凌晨四点,有几次是伴着日出入睡,哪怕是关闭了一切通讯电子设备,我也真的感觉脑海里容纳了历史和宇宙。我当然会收到各种晚睡失眠等于慢性自杀的善意警告,可是人若能真的可以自由控制自己,那应该也算人类进化史上光彩的一笔。

    神奇的是,只要回到现在并不是经常回的老家,效果就能好很多。往往11点多,最晚1点也就能安然入睡了。然后带着回家积累来的短暂效应,回京往往还能延续那么一段作息“规律”的日子。这也成为有效的解药良方。试图探求原因,后来猜想,可能是在潜意识里,家,才是最轻松的状态吧。

    由此,我也好好考虑了婚恋观的问题。

    到现在的年纪,如果抱着以成家为目的,做一个不耍流氓的好好青年的态度,其实成家就是要去搭建一份可以放下彼此戒备和生活重担的一方天地。我有一段时间生怕别人知道我是单身,到并不是觉得可耻,而是在一线城市男女比例严重不平等的客观现实里,周围的任何一个人都能随时张口就来两个“不错的”“合适的”女生,丢给我让我决策和考虑。成人之美之心当然是善意的,只是我觉得,面对以归属到人最舒服状态的的目的,显然很多资源是错配的,因为热心人其实对他手上的资源并不了解,当然他们对我也并不见得多了解。而了解我的,似乎都已经彻底放弃我了,也不会给我介绍,让我自由发展…… 我是男生,当然还好,但即便如此,今年也开始有点忙乱,压力主要来自于看得到的工作强度和自己只增不减的年纪。更何况是女性。我总是和周围还是单身的女生朋友说,你们真是不容易,这话并不是安慰和客套。

    很难调动起自己的荷尔蒙主攻在一个人身上了,那种长期的期待和人成熟后带来的冷静会迅速浇灭可能萌生的火苗。闲聊时,会说,如果不是相亲,也许从来不知道自己有交际障碍吧。虽是玩笑话,但是在这种以客观条件刻画主观人物特点的现实做法,多少还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今年对“合适”这个词的理解和体会特别明显。以前,觉得这个词没有量化的指标和原则尺度,是一个不温不火,在我内心扣上贬义帽子的词。但凡合适,总是有一种妥协的将就感。可是,接受了人的差异性,就得承认减少人与人之间信任、性格、人格观念的误差,选一个在合理阈值内的人,是多么重要。

    在感情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个性,没有通用原则。但是,还是相信总会有那么个合适的人,她会懂你描述的抽象,她能懂不为他人所值得一提但却令自己踟蹰懊恼的纠结,她能安静且努力的去理解我的世界,这就够了。

    我特别感谢自己过去的努力,让我可以最大化的削减金钱物质作为衡量对方的重要指标;我也特别感谢自己过去的经历和跨文化的生活,让我可以更安静和包容的面对差异,更佛系地来面对得失;我当然也特别感谢身边热心人的牵线搭桥以及我今年聊天沟通过的女孩子,这些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我的感情观念,不好高骛远、不攀龙附凤、平和且踏实地处理一段温和而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感关系,应该就是最合适的吧。我还是想,至少需要与另一半共筑记忆,这样,才能有一方天地,至少可以让自己治愈失眠。


          2019的难在于即便知道了问题在哪里,可是依然不能对应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和全能。需要在不断探索和丰富自己的结构之外,还要开始面向年龄负隅顽抗,年龄是个人整体能力维度计算公式里的关键系数,而眼看着这个系数在逐渐下调,不求增长,至少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增加其他维度的系数权重。

    生活和工作并不是取舍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存在。时间已能相对自由的掌控,剩下的就要把惰性去除,深刻地去执行了。面对有限的资源,比如时间;面对无限的变数,比如外部经济环境,唯一应对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理解它们的角度上多一些能说服自己的立场。

    2020,是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也恰巧是一个生肖轮回的起始,还是寄托一点美好吧。我单纯地相信它会更美好,但是我更相信换取美好的一年需要自己有更多的付出和困惑,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然而,撑破边界的突破,本身就需要尖锐且锋利的“刺杀”,不是么?包容且清醒地应对,结果总不会太差。

    实在不行,莱拉毕竟说了,40岁的样子,该有的都会有,又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呢?

    Bye,2019!Bye,201*的时代; Hi,2020!Hi,202*  New Era!希望家人和朋友们都能健康、安好。

    鼠年20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Hi 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yc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