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你想要一颗糖,你不必等

心理|你想要一颗糖,你不必等

作者: 作者苏辰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22:08 被阅读0次

如果有阿拉丁神灯,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对待这已经浮现在脑海中的愿望?

愿望的延迟满足似乎成了一种能力。最著名的佐证就是“棉花糖试验”:

实验者发给4岁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克制自己的欲望,没有吃掉糖果,获得了两颗棉花糖。

十几年以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糖而等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好一些。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延迟满足能力越强,越容易取得成功。

所以对欲望的压抑,几乎与成功划上了等号。

或许我们都倒置了因果。

在成人的角度,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相信,实验人员会给孩子第二颗糖。因为糖果在成人心中,是廉价的,不值得用谎言来欺骗的。

在孩子心中,吃糖的权力一直被监护人掌控,即便在家里,也要征得许可,因此,糖是稀缺的。这样一来,实验者给第二颗糖的诺言,便需要权衡。

造成棉花糖实验结果差异,正是孩子与这个世界的信任模式的差异

我怎样才能相信,诺言能够成真。

信任模式的差别,源于养育者长期以来对待孩子的态度

只有在婴儿时期得到及时回应的人,才能建立对这个世界的高信任感。

母亲作为婴儿的第一个客体,及时稳定的提供反馈,才能使婴儿感到自身是稳定的,世界是稳定的。

一个人只有相信世界是稳定的,才有力量存在,然后前行。

婴儿期信任世界的人,安全感会很高。成年后更容易坚持自己的选择,而不被他人影响。

我想这也许就是“棉花糖实验”中,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长大后更为成功的缘由。

即稳定的信任模式、高安全感带来的,对自我的坚持

这实在与被动的,刻意压抑欲望的训练毫无关联。

能够压抑欲望,只是高安全感的一个表象。试图用压抑欲望来得到高安全感,实在是倒置了因果。

那些吃掉第一颗糖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当生命最初的信任模式被形成,人将一遍遍重复,强化这个模式。

在无数次强化的等待与失望之后,形成的便是:习得性无助

生命早期对世界不信任的人,即便成年后得到世界可信的证据,得到稳定的亲密关系,内心深处,也往往有着“这是不真实”的感受。

即便在意识层面强迫自己相信,心灵深处的安全感也难以获得。

一些创伤,并非不能治愈,而是不愿治愈。

如果世界的可信赖的,那么我刚来到世界上时,所经历的那些等待的苦楚,是什么呢,那时候可信赖的世界,为什么没有出现。

每个人的深处,都有一个脆弱的婴儿。

我不喜欢用“教育”这个词,因为教本身就有纠错的意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农夫与菜园。农夫怎样对待菜园,在大部分时候,并没有对错,只有取舍。种下怎样的因,便有怎样的果。

只要知晓自己在播种什么,会收获什么,便不会缘木求鱼。

高安全感的人更为自我,不被他人的看法干扰。

低安全感的人依赖于别人的感受,尤其是依赖父母的感受,即一种表面的“愚孝”。

我们在幼年都曾被选择,这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父母的选择。

现在,当我们成人,是否能回头看去,看到我们曾被培育的方式,看到我们行为模式的形成缘由。

去看到那些屏障,以及镜像中的自我,我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是当下的,还是幼年的。

或许当我们回头去看,每个人都会看到,那些自幼附加在我们身上的,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然后重新选择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相关文章

  • 心理|你想要一颗糖,你不必等

    如果有阿拉丁神灯,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对待这已经浮现在脑海中的愿望? 愿望的延迟满足似乎成了一种能力。最著名...

  • 每天给你一颗糖

    人有一种心理,你给他一颗糖,一开始他不敢要,你每天给他一颗糖,他就觉得你就应该每天给他一颗糖。等你不给了他就...

  • 人性百态 | 一颗糖的故事

    我给你一颗糖,你很惊喜; 我又给你一颗糖,你很高兴; 我再给你一颗糖,你面无波澜; 我还是给你一颗糖,你说这糖不甜...

  • 糖人

    对面的孩子哭哭闹闹, 吵着妈妈想要一颗糖, 棒棒糖、牛奶糖还是水果糖, 我只要你给的一颗糖。 曾经你也会被给予一颗...

  • 糖的故事

    你有一颗糖我有一颗糖,把你的糖给我,我就有两颗糖了(*^ワ^*)

  • 一颗糖的爱情

    我想要的甜,你都能给予。----题记 一颗糖能解决的爱情,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一颗糖都无法给予的爱情,那又...

  • 2021-08-21学会做减法

    记得小时候在数学的启蒙阶段,人们经常会问孩子,你有一颗糖,我再给你一颗,你现在是几颗糖。然后告诉孩子1加1等...

  • 《礼物》

    礼物​我想要收到一份礼物 可我不会告诉你 我想要收到花 想要一封你亲手写给我的信 想要一颗你亲手剥好的糖 想要一杯...

  • 《糖和你》

    曾经 你给了我一颗糖,我很喜欢 我也给了你一颗糖,以为你也喜欢 你不知道,我只有两颗糖 我不知道,你有很多的糖 后...

  • 下一秒,我会忘了你

    有时候“浅尝辄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人一声不响的想要离开你的世界,不必挽留,不必追,不必等------你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你想要一颗糖,你不必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yo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