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留守儿童这些好像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问题,但往深了去追究又发现好像被掐住了呼吸般。
作为一个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小孩,不得不说爷爷奶奶其实还是挺好的。最起码一放学糊弄几下做作业就可以去玩了,也没有人逼我一直要看书做题目。想吃什么他们肯定也是会按照你的要求来,当然那可能就顾不上偏不偏食了,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开玩笑说,没长那么高就是因为小时候不吃饭造成的,这样或许是想对我的身高找点安慰。
当然爷爷奶奶只管吃饭睡觉,才不会管我们内心成长。在我看来最受煎熬的就是和小朋友打架了,打输了过不了了那道坎,打赢了别人的父母出面反正怎么都是我们的错了,不过不管输赢总是逃不过一顿打的。而且还没有人来安慰我那受伤的心灵,深深的没有安全感。似乎爸爸妈妈在那就是一种底气,就像你知道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会去帮你一样,其实还是和爷爷奶奶的处理方式一样,但是我们总是要这样认为。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掀起了一股打工热潮,大概是学前班还是3-4岁父母就基本都是外出了,没有感到特别的孤独,毕竟和我一样的还有太多小孩,我们照样该上学上学,该玩玩。只是被人欺负了,看到别人的妈妈过来牵着她的手,突然就强在那不肯回家了。如果过年前夕知道了父母要回来的信息,就一直心里盘算着这次我一定不要理他们,反正他们也不要我了。但是只要父母一回来,就像有种魔力吸引,总是莫名其妙的就粘上去了,丝毫不觉得陌生。
我算是幸运的,虽说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但和父母也不陌生。经常听到和我同样情况的孩子说,觉得和父母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话说。对于爷爷奶奶比较执念,但总是少了点什么。所以如果自己长大结婚了,坚决不让自己的小孩成为留守儿童。她做到了,虽说会累,但我佩服她的勇敢,一直希望自己也能那么厉害,或者干脆就陪着小孩长大吧。可是一想到《萤火虫小巷》中凯蒂做了这样的选择,然后终其一生都在围着孩子转,不是在送小孩就是在接小孩的路上,她何其幸运有如此强大的闺蜜,有人去理解体谅,可还是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如果是真正的人生,确实无法用未知去透支,无从选择。
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免不了发脾气,觉得粘人,可是突然一离开就在想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应该对他好一点。
如果陪伴小孩一路成长,他的第一次练习抬头,清晰的发声,或许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微笑你都能清晰的记得那个场景而且一直刻在脑海,但是只是通过别人的语音转述总是留不下什么印象。
如果一直跟随着父母,他今天工作遇到的一些有细节,或者只是回家路上遇到的一颗果树,你都会充满好奇和激情。但是只是偶尔的见一次,大家总是不会想起那些细节,好像也无法说起思念。
这是一种社会产物,我们无法去评判。但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
有点人选择了去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改善这种状态,有的人选择了陪伴但却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扰,任何一种选择都是自己可承受的。
锻炼一颗坚强的心,快乐是自己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