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好好说话孩子像没听见,吵他时才赶紧行动。
想来很可怕。
正常的表达不能达到目的,例如喊孩子吃饭,喊几次无动于衷,一生气,喊一声就过来了。
让去打篮球,就是不乐意去。说不打算了,以后不用去了,退费还省钱,孩子才行动。
为什么沟通这么费劲?对你好,你得寸进尺,对你不好,你才听得懂。
原来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情绪问题。
对于问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父母气急冒火,情绪无法控制,孩子看到事情严重,屈服于父母。
对于吃饭或打球,孩子并没有认识到什么,孩子唯一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情绪。
如此的后果是孩子不能进行正常沟通表达,你对他的好和爱,他不能很好感受(感受爱的能力下降),而对于指责抱怨却很敏感。
于是他训练的只对暴躁和唠叨敏感,对轻声细语不在有反应。
父母的情绪和表达对于孩子非常重要。
首先看到暴力沟通的缺点,只能恶化关系。
其次,明确沟通的目的,这次我通过怒吼或发火促使孩子来吃饭或打球,下次呢?下次还要继续发火才能达到目的吗?
正确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因此,父母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吃饭对身体不好,不管是孩子还是自己。吃饭和打球都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重要。生气吃饭不消化会生病,生病的话也打不了篮球。
因此,对于吃饭和篮球,不生气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父母和孩子关系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是应对不过来吃饭的方法,或者鼓励坚持打球的方法。
这样就简单了。
可以不吃饭就去做其他的,先饿着,一次不吃饭并没有太大问题,只需要告诉不能吃其他食物自己不吃饭对身体不好危害。父母做到也需要控制好吃饭时间,让孩子做什么事都有心理准备,看快到吃饭时间了,也好提前安排和准备。
关于打篮球,对于持续打球给予必要的激励就可以,例如坚持多久有啥诱惑。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经意间被孩子学习。
孩子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父母的样子,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在教育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