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必然》之形成和知化

《必然》之形成和知化

作者: 吴言不语零一二三 | 来源:发表于2017-01-31 23:22 被阅读0次

去年,KK的一本《必然》火遍全球,这是一本对未来的预言书籍,对于KK的预言能力,我们已经从他的成名作《失控》中膜拜不已。《必然》一书中,有12个核心观点,分别是:
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分别对这十二个观点做自己的一个理解。首先我们来看:形成和知化。

形成


什么叫形成?我理解就是不断地进化,催生出新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缓慢的分崩离析,生命的本质,就是维持。生命如此,事物同样如此。在比特时代,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都在不断地升级。每个人都将成为永远的菜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去适应这个不断形成的世界。我们再也不能说什么学富五车就足够了,因为五车根本就太少了;我们也不能说世界上都发明出这么多东西出来,我们能创造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错!创造的越多,而那些没有被创造的东西更多。未来30年的重要科技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手机目前是我们依赖的工具,未来必定会有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来替代它,会是什么呢?可能我们还叫它手机,但是已经不是现在一个直板一块了,而是可大可小,可改变形态的手机,你想看书时,把它变成一个pad大小,你想听歌时,变成一副耳机套在头上,平时可以变成一个手环戴在手上。现在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未来将是稀疏平常的。所以,对于站在时代飞速变化中的我们,开放思路,拥抱变化,在新事物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利用它们,创造出每个人自己的未来。

知化


知化,也就是目前重新大热的人工智能。是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代,因为云计算、大数据的普及,成本的降低,机器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作者认为人类将知化从前所有被电气化的东西,而在我看来,那些没有被电气化的东西也在开始被知化。就在前段时间,我还送了一个智能奶瓶给刚生小孩的好友。所以,你已经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水杯、碗、筷子、手表、鞋子等等等等,全部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前段时间,据说是AlphaGo的进化版的Master以60胜0负的战绩横扫这个地球上最顶尖的围棋选手们,据分析,Master现在的棋力已经达到了12段。目前人类能达到的最高段数是9段,可想而知。对于人工智能,目前存在两派说法,一派悲观,认为人类所创造的人工智能最终会把人类自己毁灭掉;一派乐观,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人类变得更加强大。我个人也倾向于后者,正如围棋的棋力已经比人类强了,这又何妨,之前不也有国际象棋战胜人类的情况,后来演变为人机合力作战,机器实际上在帮助人类在国际象棋上走得更远。

利用好人工智能,我们确实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70多岁的老人会用遥控器在智能电视上看“豆果美食”菜谱;懒得运动的中年人,自从带上了小米手环,喜欢上了走路,每天都走一万步以上,这些改变,是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而且不用太多指导,因为人本身就具备摸索和学习的能力,我们只要利用好人类的特质,喜好游戏化的挑战,喜好不确定的奖励等等,就可以去开发迎合人们的人工智能产品。

我相信,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将是更好的相处的一种关系。

相关文章

  • 《必然》之形成和知化

    去年,KK的一本《必然》火遍全球,这是一本对未来的预言书籍,对于KK的预言能力,我们已经从他的成名作《失控》中膜拜...

  • 《必然》之“知化”

    知化-赋予对象认知能力!《必然》里的解释很通俗易懂。未来我们能够赋予谁认知什么样的能力,我无法预测。 我想说...

  • 读书笔记:《必然》

    12个必然发生的趋势:1、形成(Becoming),2、知化(Cognifying),3、流动(Flowing),...

  • 必然--Inevitable

    《必然》一共12章: 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和开始。 Becoming(...

  • 《必然》之“形成”

    凯文·凯利被称为“互联网预言帝”,2010年的《失控》还没有拜读,先从《必然》开始。这是最近读的书里比较晦涩的一本...

  • 《必然》-知化

    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很难想象有什么事物会像廉价、强大、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样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人...

  • 《必然》--知化

    《必然》--知化 知化的定义:赋予对象认知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能感觉物联网正在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连接在一起,比如...

  • 《必然》知化Cognifying

    没什么把迟钝的东西变聪明更富有成效,而把机敏的头脑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能够结合人工智能的行业多到数...

  • 未来已来—但别指望它平均分布

    凯文凯利在他的新书《必然》中,用了“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这十二...

  • 《必然》--形成

    在上大学前,我还没听说过,后来开始听逻辑思维时,罗胖推荐了凯文 · 凯利的书,奈何那时年少,实在没兴趣。最近看书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必然》之形成和知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bk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