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一共12章: 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和开始。
Becoming(形成):坦白说,这一章感受不深,没有搞明白作者终究要说什么,“在未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避免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今天确实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都正在“形成”。”我估计作者想表达的,对于30年后的未来,现在正在形成。
Cognifying(知化):知化意为赋予对象认知能力。因为廉价的并行计算、大数据、更好的算法将开启人们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时代。知化的洗衣、知化的房产建造伦理玩具体育音乐等等,会打破我们曾经误以为的人类智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等量子计算的心智出现,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它的逻辑。人类面对异类智能是,考虑最多的是:哪些是机器人现在绝对干不了的工作?那是我们人类剩余的不多的活动场。
Flowing(流动):“我们可以把互联网想象成一个超导体,进入这个系统的复制品能够通过网络无休止的流动下去,就像超导电线中的电流一样。”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原生性”(generative)及其8个特征,即时性(immediacy)、个性化(personalization)解释性(Interpretation)、可靠性(authenticity)、获取权(accessibility)、实体化(embodiment)、可赞助(patronage)、可循性(discoverability)。对于创作者来说,要满足以上的8种特性,就需要新的技巧。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作者也为我们介绍了流动的4个阶段:固定、罕见---免费、无所不在---流动、分享---开放、变化。“业余者只需要很少的专业技能就能创造出新产品和全新品类的产品。创造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受众因而成为了艺术家。”似乎告诉我们,自己创作自己享受。
Screening(屏读):在不远的未来,你一天的生活将会是这样:早上通过手腕上的屏幕看了时间,又看了新闻和天气。在床头的小屏幕上看了来自朋友的消息。走进浴室,在墙上屏读了最新艺术品,穿衣时,屏读了衣橱里已搭配好的衣服。进入厨房,屏读了今日已搭配好的营养早餐。开了车出门,屏读一直连载的故事,快到公司时,屏读今日需要进行的工作及流程。下班后,带上增强眼镜,跑步路线跃然出现在你的前面。在路线的上方,会看到心率等实时数据。很想问一句,都这样了,直接在家屏读工作(如果还有的话)不更好。
Accessing(使用):作者告诉我们,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推动着使用权更好用,而所有权渐远离。这五个科技是:减物质化(dematerialalienation)、控制使用的即时性(realtimeon-demand)、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平台协同(platform synergy)和云端(clouds)。产品会鼓励所有权,但服务并不主张所有权,所以随着围绕同一产品所产生的服务形式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对事物的使用会远胜过对其拥有。共享经济就是这一趋势的展现。在今天,平台已在逐步代替企业和市场,而多变平台也已展示出它的巨大财富能力及最具破坏性,不知那些被倾轧的企业甚至市场如何安生。
Sharing(共享):共享已在共享,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甚至把它作为议程之一,只是它的模式、规模还有待提升。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的共享起步,进入合作,进而到协作,最后达到集体主义,“增益付出,超需回报”。我最喜欢的是,这儿的集体主义既不是共产主义那样的集中计划,不容私产,也不是市场经济那样自私自利,这第三条道路让我兴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你会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一起在一个合作社里工作。我唯一担心的是,如此是否进入世界大同,多样性、差异性逐渐消失,又会生出许多无趣。
Filtering(过滤):在这一章让我想起自己一直在担心的问题,信息如此巨巨大,我们如何接受到自己需要、真实的信息?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守门人(比如父母)、媒介、管理者、品牌、政府、文化、朋友、自身来过滤信息。遗憾的是,作者竟没有提到通过智能匹配通道,每个人都能最终获得想要的信息。
Remixing(重混):是将已有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音乐、视频、电影的重混我们似乎都接触过,我感兴趣的是不同类别、不同感触的重混会是什么结果?虽然作者没有涉及,但作者提到,重混对传统的财产观念和所有权概念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当然也如经济学家罗默和亚瑟提醒的,重组才是创新和财富的唯一动力。这的确是值得你我去深思的问题,因为它已与我们密切相关。。
Interacting(互动):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动力。配置了各种感官能力的设备,比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会让我们体验到在人类族群中不会有的敏锐、细腻和体贴。不知这是人类的幸运还是不幸。当技术比人还体贴懂你,是否真会置换掉对生物人类的需要?这都是我的瞎猜,等等且等等。
Tracking(追踪):在这部分,作者提醒我们,我们并不了解自己,通过测量、追踪一系列与自身相关的数据,会揭示出我们的本来或天性。此处我不太赞同,当然大数据已在分析群体,比如消费倾向、行为习惯等,但我深深的希望对个体的大数据需要做的更生物、更伦理一些。对于任何人,单凭数据发现一个与自己认知中完全不同的自我,那是残忍而可怕的。虽然它会在生活工作学习许多方面带来方便,但针对人本身,请一定慎重!
Questioning(提问):“一个好问题是机器将要学会的最后一样东西”,听上去蛮震撼。目前所有的技术似乎都在帮我们回答问题,帮我们生成问题的技术还基本没有,问题的来源几乎都是人类的头脑的结果。会不会有人提出,让技术(机器人)提问,是人类进步的选择,还是人类无聊的消遣?这一点需要相信:未来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Beginning(开始):人工智能会走向“最后的发明”,也就是人类最终走向覆灭还是大光明,目前虽也无法预测。目前就是未来的开始,的确未来已来,我们却还没准备好,至少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是担心恐惧多于欢愉,因为人类智力还处在未知就是恐惧的阶段。
必然--Inevitab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