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
在图书馆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图书馆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作者: 惊喜家 | 来源:发表于2017-11-22 13:23 被阅读96次

    处在碎片化时代,

    和你一起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

    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个问题的第25篇文章

    (那个有趣现象后面会详细讲解)

    “洞察力”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即熟悉又那么遥远,都觉得这是科学家、刑警、侦探小说的主人公才拥有的才能,自己只能羡慕羡慕而已!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认为呢,为什么会觉得洞察力离自己那么遥远呢?

    咱们先看几个例子:

    ·如果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你,普通人会骂爹娘,觉得自己太倒霉了。而牛顿却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

    ·如果看到蒸汽把壶盖顶起来,普通人会非常高兴。因为水终于烧开了,可以去玩咯。而瓦特因此发现而改善了蒸汽机;

    ·弗莱明在培养皿培养一些葡萄球菌,因为和家人出去旅游太久,回来发现其中一个培养皿长霉了。普通人肯定会责怪自己太粗心了,太贪玩而忽略有一个实验。而弗莱明却好奇靠近长霉的葡萄球菌被杀灭,没有接触的而好好的。后来因此研发了青霉菌。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挖掘到他们有什么的共同特征吗?

    其实,他们的洞察力都是由好奇心所引发的。那么,这和“觉得洞察力与自己很遥远”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大部分人的好奇心都丢在小时候了!我们每天忙着挣钱养孩子、还房贷车贷;每天忙着学习考试;每天忙着找工作;忙着谈恋爱、结婚、离婚;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被各种快节奏生活压着。容不得你慢下来思考,我们更无法有什么好奇心。

    没了好奇心,我们的洞察力又从何而来呢?

    这个问题,是由于我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发现那个有趣的现象所引发的。后来挖掘到“洞察力”也是有一套简单的方法哦!先看个例子:

    在看似平常的一天,两名警察做例行巡查,在等红灯时,他们前方停有一辆全新的宝马车,司机的动作偶然间引起了其中一名年轻的警察注意:

    司机深深吸了一口烟,然后直接将烟灰弹在车内(我们平常应该经常看到,司机伸手出车窗外弹烟灰的画面吧)。这和大部分人对新车,特别是对昂贵的新车呵护有加是有矛盾的(想想对待刚买新衣服和新手机的那种态度就知道了)。警察猜测那位司机有可能是偷车贼,后来询问果然是这样。

    大家从这个故事又挖掘到什么信息呢?

    其实那位警察的洞察力,是由于发现和过去一些正常的行为发生冲突而产生的。

    所以即使你不能对每件事都有一科好奇的心,但只要你留意身边一些具有矛盾冲突的事情,洞察力或许就会随之而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案例不都是由好奇心引起的么?矛盾冲突引起的心理和好奇心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好奇心让人们纳闷,但是矛盾冲突的地方则让人生疑“这肯定有问题”。

    但留意矛盾冲突只能发现好的问题,要有解决这些冲突的能力与方法才能更好地获取洞察力。

    这里我结合去图书馆发现的一个矛盾冲突现象,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思维框架:

    1、留意矛盾冲突现象

    2、多维归因

    3、不断自我否定假设

    一、留意矛盾冲突现象

    前几天,晚上我从图书馆回宿舍经过一个路口时,突然间对自己的行为感觉挺有意思的。

    下图是我从宿舍去图书馆选择的路线:

    每次我从宿舍去图书馆基本都是选择A路线,都是选择先过那个路口走右边那条路线。而不是选择B路线直直走,在最后才转路口走向图书馆。大家应该还没有看出什么来,平常很多人也这么走呀,只是没有注意而已!

    再给你看看我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线:

    每次从图书馆回宿舍基本都是选择B路线先过那个路口走回去,而不是选择从宿舍去图书馆走的A路线。这是不是比较矛盾?

    有些想象力不是很好可能一下子还想不过来怎么回事,我再给大家看看平面图:

    就是我每次从宿舍去图书馆基本都选择A路线,而从图书馆回宿舍基本都是选择B路线。为什么来回不会选择同一条路线呢?这里感觉挺矛盾的。

    假如B路线路程短,那么为什么去图书馆基本选择A路线,而不是选择近路程的B路线呢?

    假如两条路线路程差不多相同,那为什么来回非要分开来选择路线呢,而且是有规律的?

    这一下子就产生了很多矛盾点!

    看看我是如何去分析的:

    二、多维归因

    其实这两个路线的路程差不多一样长的(忽略我画得不是很标准),所以这个因素不用考虑了。还有晚上食堂关门了,没有去食堂吃东西。那又有哪些因素呢?

    从众因素:

    因为之前我研究、写过一篇关于从众的心理文章,我一下子就想到可能“从众”这个因素促使我选择不同的路线。怎么说呢?

    你们仔细看那个平面图,图书馆回宿舍的B路线中,图书馆直直过去有一个路口,过了人行道就有一个食堂,而往往去食堂的人比较多,所以自己也跟着大众走过那个路口而选择B路线。其实很多人逛街也有这个经历,就是在逛街时,很多时候不知去哪看,看到人多的地方就过去,看到多人走向一方的街道自己也跟着走过去看。

    但我觉得自己不算是一个易受从众影响的人呀,怎么潜意识就突然从众了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主要促使原因,我在思考平常的经历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巧合事件:

    我从宿舍去教室和从教室回宿舍的路线与上面宿舍与图书馆之间的路线一模一样,而且选择的方式也一模一样。并由此解决了是不是由“从众”的因素促使我这样选择的疑惑!

    因为我从宿舍去教室也是选择先走过路口的路线,但这个走的人比直直走然后在后面再转路口的人少得多,这个不符合从众现象呀!

    那到底是哪种神秘力量促使我去这样选择路线呢,难道自己被某种力量控制了?

    未来折现效果因素:

    大家发现没有,我每次选择的路线都是先有路口,而不是后有路口。大家可以再看一下A、B路线。那为什么我要急于解决需要走路口这个任务,而不是直直走在后面再转路口呢?

    这就区别于先转路口是现在的事,后转路口是将来的事。这里引入一个学术名词“未来折现效果”——我们往往高估眼前的收益而低估未来的收益。比如我们明明知道考研很重要,但这折现到眼前,还不如睡个懒觉的效用高呢!

    所以总觉得先走路口这个任务的效用比后走路口的效用要高,故选择先有路口的路线。

    后来想想总觉得这个“未来”有点短,达到促使的力量可能不大。那还有哪些因素呢?

    习惯靠右行走因素:

    我发朋友圈有人说这是习惯靠右行走的原因,当时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后来我发现从宿舍去教室与从宿舍去图书馆行走的模式一样,就是先走路口后直直走,但去教室都是选择左边呀,所以这个明显不是促使我选择这种路线的因素。

    不拖拉的性格因素:

    我沿着这个思路去考虑,后来我想到刚才说的从宿舍去教室平时选择路线的经历:

    我每次和同学一起去教室时,他们走在前面都是选择先直直走再转路口,而我走在前面都是先选择转路口再直直走。这个很有趣,也就是说我的同学受到“未来折现效果”的影响不大!

    我从新抓住“转路口”这个点去挖掘,后来从游戏上瘾机制找到了灵感,就是游戏对任务的及时反馈、可视化、可量化而容易促使人上瘾。

    而转路口就是一个任务,而且是去一个地方(针对A、B路线)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先转路口心理活动就是先解决任务,后转路口就是后解决任务。虽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去走,在路程距离和所耗时间上,本质没有什么改变的。但先转路口就是先感觉可视化完成一段任务,先立即行动。

    这就是符合我不拖拉的性格,每次洗完澡我都是当天洗衣服,每次有些小任务时我都是先去完成任务再去玩其他事情。而我的舍友都是喜欢把衣服拖着不洗,有时放在那里好几天。

    所以这也很好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喜欢先直直走后转路口的路线,而自己却相反。每次有任务时心理总惦记着,不完成心理就是不着落。这种二十年的性格促使着,威力很大的,这就是那个神秘的力量!

    后来为了验证,我还观察了我们班与我这个性格相似的同学所选的路线,发现他们的选择大部分和我一样。还观察了同栋宿舍经常把衣服放在水房泡几天不洗的同学,他们基本选择先直直走后转路口的路线。我当时特别惊呆,这很好否定了“熟悉度偏见”的心理活动,这个洞察还是挺有意义的。

    或许我应该像其他心理学家起个学术名称“路口选择效应”

    三、不断自我否定假设

    其实上面那个案例已经包含“不断自我否定假设”这因素了,只是没有那么明显。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说说。

    一个做校园线上水果平台的负责人想订做一批大鼠标垫放在平台顺便卖,好像以六块成本五块价格出售,在鼠标垫右下角印上自己公司的logo图案,目的为了宣传公司平台。

    大家觉得这个营销行为是否可以做?

    我当时一看到这个营销方案,我首先考虑吃水果是受一些什么因素的影响?

    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力量主要有三种:

    1、过去的偏好(原产地,喜欢口味等)

    2、营销的力量(广告软文,品牌形象等)

    3、第三方力量(口碑、第三方点评等)

    而像已经关注的用户要引起他吃水果,受营销力量的影响比较大(对没有关注他们的平台客户不一定,吃单种水果则是受过去偏好影响)。而他们印logo在鼠标垫主要起的作用就是提示性营销,这整体方法是对的,但用的载体不一定对。关键人们会不会买鼠标垫呢?

    人们对买大的鼠标垫这个需求非常小的,特别在水果属性这个平台。所以这笔以亏的价格出售不仅没有达到营销目的,还可能会浪费钱。

    假如人们对大的鼠标垫有很大的需求,你通过文案激起他们对大鼠标垫产生需求欲望,但消费者会首先选择你卖的么?

    消费者首先会选择印有自己比较喜欢的图案,如小黄人。而不会首先选择印有商家logo图案的鼠标垫,因为商家还没有达到一种文化象征,反而会觉得这是促销宣传产品,应该免费送才是呀!(亏的价格出售也不一定领情)

    假设人们会购买鼠标垫,但不一定达到宣传的效果。为什么?

    之前我把鼠标垫落在家,有个教育公司负责人送过一个鼠标垫给我(当然印有他们公司的logo啦),可是我从来没有感知过他公司那个图标。为什么呢?

    对于习惯性静止没有视觉冲突的鼠标垫很难引起关注的,而且我们右手拿鼠标垫时都已经挡住了,还有玩电脑时眼睛是盯屏幕而不是鼠标那个方向。他打算印在右下角明显错误嘛。

    假如把印在右下角改在其他地方,其实就算人们玩电脑时会看到,但也不一定是好方案!

    现在人们都是玩着各种手游,像王者荣耀;都是用手机刷各种头条、新闻,玩电脑的时间很少的。学生不像互联网上班族经常用电脑,不能以公司的使用场景来看待学生的使用场景。

    这么多假设都能否定,那说明这个营销方案肯定不是好的方案。其实很多公司就是盲目跟风,很多营销活动根本不科学。

    总结:

    获取洞察力的思考模型:

    1、留意矛盾冲突的现象——如放假前觉得放假后自己一定会学习与放假后不学习的冲突、我们一面会喜新厌旧,又会不断喜欢怀旧;

    2、多维归因——人大部分行为都是心理的映射,多从各种心理角度挖掘,关联相关事件;

    3、不断自我否定假设——认知心理学讲,人们选择的往往是使自己满意的选项,而不是最优选项,人们在解答问题和归因问题也会犯这种错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图书馆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bn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