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一字之差?比如“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藤”,那作者为什么不用枯“枝”、枯“叶”、枯“条”、枯“茎”,非要使用枯“藤”。“枯藤”是枯萎的枝蔓的意思,你可以闭上眼仔细想想和理解下那种意境,这就是一字之差的神奇。
古诗,因为字数少,每一个字都需要推敲了又推敲,往往一字之差,效果可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古人有所谓一字师。现在,我们很少写诗了,变成了写作文、写文章,写的比较平易近人,也可能写的非常游荡松散,但是也应该讲究“炼字”,推敲一个字,推敲一句话,进而推敲一段话,一篇美文也就写成了。
“树林里的小路”和“树林里的小径”,“路”和“径”一字之差,“径”比“路”更加好。因为“路”显得的太一般化,描述的范围也更广泛,有时还可能是宽阔的大道。而“径”暗示的是狭窄的、只能步行的小道。这里的“小径”,描述的是树林中的狭窄通道,“径”和“树林”肯定更加贴切,而且“径”的画面感更强。
接着“树林里的小径”,继续写出这段话:“树林里的小径密叶■天,像一条幽暗的隧道。”然后,■对应这四个答案,A:遮,B:盖,C:连,D:满。我把对应的四个答案写成词语吧,A:密叶遮天,B:密叶盖天,C:密叶连天,D:密叶满天。选择哪个答案?
乍一看,ABCD好像都可以,但是这是一道单选题,可以用来练习一字之差。
首先,看下上下文,前面是“小径”,“径”暗示的是狭窄;后面是“像一条幽暗的隧道”,“隧道”正常都是长而狭窄的,两侧大概率都是墙壁,内部通常都是光线不足和有点儿神秘感的幽暗。
所以,为什么像隧道?因为头顶上有树枝树叶,两侧有树干,“C:密叶连天”很明显是不对的,人只有站在树林外才可能是“连天”的感觉,隧道就是室内,室内是不可能去“连天”的吧。
另外,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经常会说“繁星满天”。要下雨了,我们抬头看天,阴云密布,经常会说“阴云满天”。这个时候,不管是看星星,还是看阴云,我们的视线噩耗视野都是非常开阔的。现在是像隧道一样的树林或者森林小径,肯定是没有宽阔的视野的。所以,“D:密叶满天”也是不对的。
看到“盖”,我的第一反应联想到的词是家里烧饭时经常使用到的“锅盖”,“锅盖”的作用是盖住正在锅里面被烹饪的美食,就是“盖美食”。那么“盖天”就是把天盖住了,树枝、树叶和树干形成的隧道,怎么可能把天盖住了呢。所以,“B:密叶盖天”也是不对的。
那,正确答案就是“A:密叶遮天”了,完整的这段话就应该是:“树林里的小径密叶遮天,像一条幽暗的隧道。”下雨时,我们都会穿上雨披或者打上雨伞进行“遮雨”。雨随意无情地飘洒,它很想淋湿我们的身体,但是雨披和雨伞起到了很好的“遮挡”作用,“遮雨”是挡在了人和雨的中间。那“遮天”就是挡在了人和天的中间。“密叶遮天”就是“密叶”挡在了人和天的中间,配合隧道的比喻,显得非常的贴切和完美。这样就是一字之差的推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