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陪孩子到少年宫学习。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正好用来锻炼身体,和记录文字。原本还挣扎在写怎样坚持锻炼,怎样自律的教条文字,想写那种有哲理有深度的文章,其实那些做不到的真理真的很虚伪,真实的生活才是那样的可爱。
打开微信运动的时候,显示老爸已走5000多步,心想这个时候他一定在吃早餐,那么我就设个小目标,超过他,然后可以趾高气扬的嘚瑟一下。我一边走一边和老爸发着信息,确定一下他是否还在走路。(那边传来非常快的回复,老头感叹,语音输入真的太快了。)
老爸估计是准备吃早点了,想告诉我和谁一块,又想炫耀一下姑娘大早上就和他闲聊,还他的有新手机,特意一个大自拍丢过来。暖阳树荫下,酒已上桌,米线已烫好,老朋友已就坐。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7793/aab857488d990b84.jpg)
羡慕死了,老爸周末的早晨基本就是这么一幅画面,充实惬意。可不要小看这些老头子酒量都不是盖的,早晨一二两小酒下肚了,神侃一通,相互逗乐,再配上一个大碗的米线加椒盐饼,再咂口高汤……早餐吃上一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那是他们每个周末的早晨最大的满足。
说起文山人民喝早酒的习惯,真的是让很多外地人瞠目结舌。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老人们有这样的习惯,一般还是年纪大点的人才喝,年轻人还是不会喝早酒的,因为有很多的工作。喝早酒的一般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男子。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城市对于茶文化的熟悉是近十年才逐渐盛行的,比起酒来,茶显得文静小众,这里的酒文化才是王道。
因为城市小,在每一个角落里遇到熟人都是很正常的。在那些有名气的,没名气的米线馆,常常都能撞上个把熟人。经常就是,三个变四、五个,四、五个变一大桌,甚至一桌变两桌。酒一般都是自带的,早点摊上喝酒,比的是健康和人脉,各种自家泡制的,儿女孝敬的,朋友送的,应有尽有,但绝对是珍藏,早酒不在于醉,只在于分享的快乐。
小的时候我就认识各种酒,我不认识山西但是我认识汾酒,我不认识河南但我知道杜康,我不认识陕西但早知西凤。老妈嘴上嫌烦,但是总会亲手为老爸泡上两坛,小时候泡拐枣酒好像是必备的技能。后来我发现给老爸的礼物当中,至少有一半跟酒有关,从15岁第一次到北京买红星二锅头的故事,到后来全国各地捎来的特色酒和泡酒原料,背酒的容器。包括我的儿子,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外公买生日礼物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也是酒。
我爸是个爱热闹的霸道家长,只要是休息日我在家,不管约了谁一块吃早餐,一定要带上我和老妈,经常因为我们不能在他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过出发,而大发雷霆,然后一杯小酒下肚,自己又跟没事人一样。反正对于喝早酒这件事我早习以为常,时不时还得赔上一两口。
好多朋友,是在早酒中认识的,早酒中找回来的,如此甚好,只要不贪杯,能喝早酒也是一种福气。
终于5000步,我已经走到脚底发烫,鼻尖出汗了,一看排行榜,老头已走7000多,算了,走不赢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7793/36dd333c816253d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