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后土祠秋风楼

后土祠秋风楼

作者: 美丽人生c | 来源:发表于2020-06-21 13:21 被阅读0次

        万荣县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

        春天来了,暖风习习,小草萌芽,我们几个好友相约,前往家乡著名景点后土祠。

        后土祠位于运城市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黄河水由北滚滚而来,在这里拐了个弯继而向东流去,它隔开了黄河西边的陕西和南边的河南,把荣河这块宝地圈在了她的臂弯,由于常年河水滋润,这里庄稼喜人,树木丰茂。古时候,河水也是一道能抵御各类风险的自然屏障,这里的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发展壮大,由其特殊地形,古时称之为汾阴脽。另外,流水潺潺的汾河也是在这里与黄河交汇,使得河面更加宽阔无边,形成了一幅垂柳倒映、水天一色的壮观美景。

      4000多年前,轩辕皇帝来到这里,扫地为坛,祭祀后土,历代有汉武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后汉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九位皇帝共24次来此祭祀,汉武帝还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

        后土祠供奉的是女娲娘娘,传说她带领族人冶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在黄河岸边结绳蘸水,抟土造人,一直深为世人所崇拜和赞美,近年来,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多次来后土祠寻根问祖虔诚祭拜。

        据载,后土祠始建于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后来由于河水暴涨,后土祠损坏严重,于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由当时的荣河知县戴儒珍再次修建。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了黄河岸边,水流湍急的黄河水打着旋从脚下向远方流去,极目远眺,河对岸陕西地界的高楼大厦隐约可辨。看着这条称之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母亲河,听着黄河水的波涛声,心中一时感慨万千,这里曾经上演过多少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有过多少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啊,1937年秋,朱德、邓小平、任弼时、左权等率八路军总部自韩城芝川渡河,经秋风楼下的张仪古道北上太行,奔赴抗日前线。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我们创下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我们从后土祠前门踏着台阶缓缓而上,穿过雕梁画柱的品字形戏台,来到到院落当中,这里长有状似一龙一凤的两颗高大的柏树。院落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这就是所谓的朝钟暮鼓。我们几个登上了钟鼓楼,敲响了大鼓,又去击了三下大钟,洪亮的钟声顿时在长空中久久回荡。

        院落南边是高高的戏台,戏台中央有一张威风凛凛的龙椅,戏台正面的墙上,是一幅汉武帝带着百官乘船而来,巡游秋风楼的壁画,波涛汹涌,衣带翩翩,画面色彩鲜艳,气势恢宏,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久远的年代……

        院落正北面就是供奉后土娘娘的庙堂,但见门前香烟缭绕,院子里的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许愿带,许多善男信女们点燃香烛虔诚叩拜,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事顺遂,五谷丰登。

        正殿后面,就是赫赫有名的秋风楼,楼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着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象征着隋末瓦岗寨36个兄弟,每个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象征着梁山108将。楼内上层,藏有《秋风辞》石碑两块。二层碑系篆体阴刻,清同治十三年(1874.8),立嵌在楼内的北壁上,碑体完整。三层的一块石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所建,行草阳刻,笔画凝重,体态端庄。

        溯祖寻根,华夏历来祈后土,瞻秦望鲁,河汾自古壮秋风。秋风楼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刻“望秦”,南面为登楼正门。秋风楼高达32.6米,楼身三层,面阔五间,四周有围廊,凭栏远眺,四周村落和黄河激流尽收眼底。

        河流围脽上,笙乐奏楼前。后土传说久,秋风伴歌眠。想当年,汉武帝来后土祠的时候,正是“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秋天,如今,我们来的时间是绿树红花,清香阵阵的春天,“兰有秀兮菊有芳”,秋天的风景固然很美,但是春天的景色也是这般醉人心怀。

        秋风楼以东的厢房里,保存有一块御书御制的“萧蔷碑”,碑文共1365字,记录了宋真宗率百官来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进行修整,使庙貌一新的活动。文中盛赞“二圣”,(既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的功德,将二圣配飧于后士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万荣后土祠被誉为中华祖祠。“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白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千百年过去了,雄伟的秋风楼依然高高的耸立在河东大地上。它是美丽动人的故事讲述者,也是历史长河中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见证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土祠秋风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ce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