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李娟的书。
新版是有照片和插画的。算是把我从前的想象落在了真实的图中。
《冬牧场》是她认为的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记录了一个漫长的寒冷的冬天。通过沉浸式地体验——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以南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全身心探索他人的情感和希望。人和动物所遭受的诸种苦难,她文字中的悲悯和灵性,足以让我数次心动落泪。
另外受感动的是,即便身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人们依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生活。
女人们的首饰。
“加玛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
“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这里毕竟是荒野啊,单调、空旷、沉寂、艰辛,再微小的装饰物出现在这里,都忍不住用心浓烈、大放光彩。”
然后加玛送了一枚假金戒指给李娟。“若是以前,我是说什么也不会把这样的假东西戴在手上的。可如今,在荒野深处这个俭朴甚至寒碜的家庭里,在仅备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无一物的天地间,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云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柄持,唯一的开启之处。在蓝天下,它总是那么明亮而意味深长。”
家居美化。
哪怕生活在局促的地窝子,生活也绝不马虎。各种纸张“全部被加玛细心抚平,以这些有限的材料想方设法地美化那面寒酸的粪墙。并在那些纸上挂了几面精美的绣花袋,分别装着盐、茶和针线杂物。”
“靠床的三面墙上挂着壁毯和漂亮柔软的布料,使房间显得体面而温馨。”
“加玛心灵手巧,欢乐热情,竭尽所能地美化我们的家。哪怕一只废弃的塑料酱油瓶她也舍不得扔弃——她将瓶顶截去,做成一个筷筒。并且哪怕是如此简陋的筷筒,她也费尽心思地修饰——她把筷筒上端边缘剪成了锯齿状。”
他们身处艰辛的自然之中,为了生活用尽全力,然而藏在袋中的那一颗糖,却让他们活得有希望——这颗糖,也被李娟看到了。
“一切总会过去。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生活得有希望。”
喜欢这样的乐观。
正如她在自序中写的:”但寒冷并不是全部,我还以更多的耐心展示了这寒冷的反面。那就是人类在这种巨大寒冷中,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
荒野终将被放弃。牧人不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牛羊不再走遍这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伤感于脆弱的生态系统会越发脆弱。
“命运是深渊,但人心不是深渊。哪怕什么也不能逆转,先付出努力再说吧。”
写作是她付出的努力。
我也相信,更多人的“看到”,必然有更多的希望。
因为,
“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3133/e21dcd8b5ff6cc7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