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随手拿起一本给孩子买了一套名家散文,恰好是朱自清的,便读了起来。很久没有静心读散文了。这一读却是那几篇《匆匆》、《春》、《绿》还有《荷塘月色》,这些都是当年我们语文课的课文。
读到《荷塘月色》不仅朗读起来,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读到“彷佛是远处高楼传来飘渺的歌声……”那种感觉又忽然出现在心理在脑海里,甚至身体都能感觉到,无法言语表达,但真真切切,就是当年的味道。
我太太在吃到一些上海传统食品时经常会说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还经常劝孩子多吃一点,说将来如果出行在外,内心还有眷恋。我何尝不是这样,只不过我有我自己的儿时味道。
今日重读当年的语文课本的文章,突然意识到在我心中还有一种沉淀已久的眷恋,那就是对当年文章的特定感觉。这篇课文应该是……高中吧,那时的旧教学楼还在,透过对面工厂厂房的太阳照在教室里,还有几个坐在我周围的同学,他们还是当年的样子,都在笑,我们的语文老师,瘦瘦的白净的女老师,还有我们对文中经典的讨论……其实所有的记忆都在,只是包裹在了当年的时光的糖果里,而课文就是漂亮的糖纸。
我朗读着,更能感受到人到中年的朱自清,在荷塘边想静一静的那种感怀,那是忙碌一天后难得的喘息,就像此时此刻读者他的文字的我。他欣赏的是荷塘月色,我赏析的是他的经典文章。正如拿远处高楼传来的飘渺的歌声,此时我也能听到。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要常读经典的原因吧。无论文章还是初次阅读的场景,其实都想种子一样,培植在了我们的心理,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它在慢慢成长和我们一样。
可见语文课的重要。真心奉劝语文老师和莘莘学子,真实语文课,这不仅是考试分,其实也是一个人文化基调的确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