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性真的可以计算吗?

人性真的可以计算吗?

作者: 六十从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8-03 21:38 被阅读0次


    狭义的科学指的是伽利略等人开辟的近代科学。科学是以逻辑为基础、以数学为自己的描述工具、以实验为自己的验证手段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学最符合科学的定义。所以,科学化其实是物理学化。物理学化的结果是必然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描述。所以,科学化又与数学化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影响力,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将所有学术范畴、所有学科都纳入科学的企图。比如,如前所述,有人曾借认知科学的发展试图将心理学科学化。另一个例子发生在经济学领域。首先,我们也必须指出,这种数学化的努力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比如诞生了像金融物理这样的分支学科。但是,对于经济学本身,过分追求数学化并比总是一件好事,可能还会妨碍其发展。2020年4月24日环球网旗下帐号“总财”发表复旦大学教授周文的文章《沉迷数学让中国经济学失去思想》。这篇文章揭示了在经济学领域过分看重数学造成的危害。其实不止中国,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高,数学化摇身一变,以新的身份粉墨登场了。这就是可计算(Computable)的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现在连社会科学、哲学的传统领域也都在探讨可计算、如何计算这样的问题。万物皆可计算吗?文化可计算吗?人性可计算吗?

    无疑,牛顿力学告诉我们“物理世界是可计算的”,宇宙是有规则的,是有方程制约的。这一点,几乎成为科学信奉者的一个基本的信条。物理学中有许多计算成功的范例,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科学家“算”出来的。然而,除此之外,通过计算了解这个世界、特别是生物世界的努力不可谓不失败。当物理学遭遇生命科学,物理学那种强大的力量奇怪地消失殆尽。如果再考虑脑的机制、意识的起源、情绪的奥秘,科学越发显得无能为力。

    对于生命的计算虽然有不短的历史,比如20世纪40年代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即MP模型(MP是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名字的缩写),再比如20世纪60年代冯•诺伊曼(J.von Neumann)的细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型等等,但这些模型的运作方式其实与生命过程并无多大关系,或者说这些模型太过简化以致于与本身相去甚远。但是,生命是可以计算的,这是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1]问世后物理学家坚定不移的信念。至于怎么计算,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现在比较公认的想法是,生命过程很可能是量子过程,也就是说,量子生物学是我们最可能的希望[2]。

    进一步,科学家猜想,意识这样的人类特有的活动,可能也是量子过程。但是,猜想仅仅是猜想,虽然量子生物学的进步举目尽睹,但是离定量的定性的计算还相距甚远。

    情感计算虽然号称人工智能的下一个爆发点,但是实际上只是情感识别而已。所以,万物皆可计算的话题可能主要是哲学的,想要跨越到科学还需时日。实际上,现代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人类的野心得到高度膨胀,大有计算万能之势。

    实际上,细想起来,说“物理世界是可计算的”并不完全准确。比如,相对论。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物理世界是三维的,只需要三个空间坐标就可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在任何惯性系参照系,时间相同,长度相同,但光速可变。这就是所谓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则认为物理世界是四维的,除了三个坐标还需要一个时间坐标才能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在任何惯性系参照系,时间不同,长度不同,但光速恒定。这就是所谓的相对时空观。狭义上讲,时空观也就是世界观。请问,世界观可计算吗?显然不能。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学都包含大量的公理、假设,这些公理、假设是没有办法计算或者证明的。

    世界观应该算是哲学的概念。由上述可知,其实哲学也是科学的基础。科学从我们如何看世界起步。第一步怎么走绝对是算不出来的,走的是否正确只能靠实践的检验。所以,万物皆可计算只能归为人类的梦想。

    我们试想,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可计算的,一切都是可计算的,那么这个世界岂不真成了决定论的世界、宿命论的世界?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如前所述,科学、艺术、宗教都试图回答人类关心的基本问题。如果一切皆可计算,那么艺术和宗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关于这个世界的描述,佛教的方法与科学不同。佛曰不可说。世界太复杂,不但不能用数学简单描述,别的方法也没法描述。事物乃至实相的性质无法用语言完整准确的表达。

    蓝色什么样,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是,告诉别人蓝色什么样,或者说用语言描述出蓝色并让别人产生视觉上的认知就没那么容易了。人工智能也只是通过跟蓝色的对比告诉你这是蓝色而已。

    至于艺术,他们描述的世界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所以,计算是可能的,但计算不是万能的。人性是否真的可以计算,让我们拭目以待。

    社会科学就是社会科学,哲学就是哲学,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它们使用的方法与科学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将它们彻底科学化是不现实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将科学方法运用到它们之中。金融物理、经济物理大抵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对于股票的涨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进行趋势预测,肯定不会有人异议,尽管可能不会成功。“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对社会复杂网络以及建立在这种复杂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社会舆情、人口发展等社会现象的分析可能也是同一思路。所以,“社会计算”,广义而言是指“面向社会科学的计算理论和方法”,狭义而言即“面向社会活动、社会过程、社会组织及其作用和效应的计算理论和方法”[3]。

    大数据时代,借助于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我们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我们需要的东西。现在这个“东西”涵盖的范畴越来越广了,从这个角度说,还真是“万物皆可算”呢!

    参考文献:

    [1] [奥]埃尔温·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罗来欧、罗辽复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  约翰乔•麦克法登《神秘的量子生命》侯新智、祝锦杰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 王飞跃,李晓晨,毛文吉,王涛《社会计算的基本方法与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真的可以计算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fp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