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道理,喜欢思考,因为好的道理有洞察,能穿透现象直击本质,而且传播高效,适用在不同场景,不同问题上都能给予指导!听起来多好,特别是一种叫“智慧”的道理,更是好用!
但是,我不喜欢给别人讲道理,因为认知差异,价值观差异,还有思维模式的差异,如果你试图当场用严密的逻辑给对方说清楚一个道理,那简直太难了;如果讲解过程中情绪激动,还可能触发对方的防御和攻击,起口角,生嫌隙,心怀芥蒂真的太稀松平常了。
所以,有很多智慧的人都认同一个方法:讲故事。《故事思维》这本书的作者认为:道理只能赢得辩论,故事可以收服人心。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赋予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以温情,可以触及最有心机、最强硬、最敌对的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所在。
于是,上周在戴胜清战友的启发下,我突然想到,好的电影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不妨分析一下经典电影的故事套路,学习好电影讲故事的套路。
《实习生》海报周五的晚上看了《实习生》这部电影,这张海报透露出这部电影的主旨:Experience never gets old。这个互联网时代中,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搜索得来,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体验,处理所有问题的方法,概莫能外,但问题在于,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交互的方式,但没有改变人性的需求。人心之间交互时的温度是数字和光缆无法取代的。当30几岁的CEO朱尔斯哭着对本诉说自己感情上的困惑,家庭与工作之间矛盾的时候,70岁的本用寥寥数语解决了对方的困惑,这就是经验的意义。
反观身边,互联网的冲击,我们很多人会以为年长的人不理解我们,认为他们out,观念老旧,毕竟“3年就是一个鸿沟了!”,假如让你把“经验的价值”这样的理念传递给年轻人,你会怎么讲述?
向陈词滥调宣战:反差激发兴趣
人物设置:70岁的本是一位成功的经理人,妻子离开后,大把的独处时间让他煎熬。本对忙碌而又充实的过去无比怀念,孤独与内心里蠢蠢欲动的渴望让他做出了重回职场的决定,成为了年轻的互联网公司CEO朱尔斯手下的一名高龄实习生。
70岁的本(一辈子印刷电话簿的经理人)和30多岁的朱尔斯(倡导高效、迅速开拓市场的将互联网创业公司CEO),年龄的差异,行业的差异,让两个主角的经验形成巨大反差。
70岁本(老年实习生)与现实社会一批批大学毕业的实习生形成巨大反差。
于是,120分钟的电影,40分钟都在铺陈本入公司各种不被重视,而他依然坚持“古板的西装领带,做事一丝不苟”的职场态度。观众已经有预期:本和朱尔斯的对立冲突一触即发了。接下来剧情开始转折,快速推进。
晚间加班时偶然的交流小冲突推动故事发展
冲突1:本半夜被安排次日一早去接朱尔斯上班,却因为其敏锐的观察力让朱尔斯感觉不安全,被调离。:朱尔斯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亲子道歉,邀请本回归,本逻辑严密,处事稳重,很快和年轻同事打成一片。
冲突2:朱尔斯抱怨她妈妈误事的邮件误发到母亲邮箱,她向技术人员求助。本提出带领同事潜入她母亲家,偷删邮件,过程很惊险,好在躲过了警察。朱尔斯十分感激,和大家在酒吧喝酒庆祝,肯定了本的绅士着装和风范,两人的关系向友谊推进。
女强人的她强忍着不崩溃冲突3:本无意间看到朱尔斯的先生出轨的事实,不知道如何面对朱尔斯,几次都没说出口。朱尔斯却在酒店奔溃,表示自己已经知道,并愿意放弃亲自管理公司,希望有更多时间陪孩子,挽救婚姻;但是本却说“你必须知道,有时候你即使放弃也不一定能挽回婚姻了”。
迎来高潮——智慧的对话,朱尔斯纠结了一晚上,还是努力说服自己放弃管理公司,但她内在不甘心,不愿意,于是一早就来找本谈话,本给了她这样的应答:
有一次,我站在你身后,我看到了你向工人展示怎么折叠和包装衣服,然后我知道了合身网成功的原因,没有别人会有你对公司的奉献精神和热情。合身网需要你,你也需要它。也许接手的人会有很多经验,但他们不会了解你所了解的,这是我一辈子都不曾拥有的东西,拥有的人并不多。你创建的这个又大又美又令人激动的东西,它是梦想,不是吗?
而你要放弃它,指望你丈夫停止婚外情,我看不出那怎么相抵!你应该为你所做的一切感到伟大,我讨厌看到别人从你手中把它夺走!
到这里,经验和智慧的价值被最大化。结尾处,朱尔斯加入到本练太极拳的行列,本成了朱尔斯的助理,更是生活中的朋友(忘年交)。
梳理了电影的故事脉络,我又回想起最近在读的书《故事》中的一段话:
去电影院观影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娱乐方式,但在影院,究竟什么是娱乐?
对电影观众来说,娱乐即是这样一种仪式:坐在黑暗的影院中,将注意力集中在银幕上,来体验故事的意义以及与那一感悟相伴而生的强烈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并随着意义的加深而被带入一种情感的极度满足中。体验到有感染力的新鲜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
故事常论述的是永恒、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却需要用其独创性和精辟的妙喻等来一点点敲开观众的心门,把故事承载的信息传递进去,“有预谋的”去触发观众的情感、回忆和思考……
以上,是第一次尝试写电影的故事分析,感觉只是浅浅的挠了几下痒,似乎并未触及故事设计的核心和原理,希望当我读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后,能有深度的分析和思考跟大家交流。
《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