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文的时候,转眼11月已到了月末,2018年也即将到年末了,瞬间也就悲喜交加了。悲的是这一年又要翻篇了,喜的是我们又迎来新年的曙光,不管怎样,2019年还是会到的,我们也唯有坦然面对即将过去的一年,即使有着遗憾,有着虚度光阴的感慨......

30岁出头的小T,一天觉得里面的大牙疼痛难忍,总是磨破嘴巴里的肉肉,便走进牙科诊所找牙医看。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走进牙科医院。躺在椅子上,牙医打着手电筒“啊”张嘴,“这颗牙坏了,只能拔了。还有几颗牙需要尽快修补。”“啊”???怎么回事呀,要拔大牙,“大牙的牙根坏了,没有办法保留了。”“那有啥办法”“只能拔出来要不还会影响其他牙齿的。拔牙后可以考虑种植牙和普通的假牙。”没有办法呀!“你这么年轻,牙齿怎么坏的这么多呀?!
小T也想“是呀,我才30多岁,就要有颗假牙了......”心情也像掉入了冰窖中,因为她还无法接受这一变化,也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和事实。直到一年后这颗大牙彻底脱落了小T的口腔,她终于不得不承受着“慢慢变老”的事实了,她也积极配合着牙医进行其他牙齿的治疗,并每天好好刷牙,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偷懒,也注意了牙齿咀嚼的食物了。从无到有,小T对这个事实的接纳过程真的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经历了变化,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那么也无需太过焦虑了,安心的度过每一天,因为你依然年轻!

认识一个宝妈,因为孩子是自闭症创办了一所专门针对此症状的康复机构,从之前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容身的场所到现在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并且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这个妈妈在业界的影响力很大,也是我所佩服的,每次有着她的讲课我也会找机会去参与,因为敬佩她,也因为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更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女子。面对众人她是“女神”,在讲台上有着极强的气场魅力,面对儿子她是“妈妈”,有着聪明与智慧,每次她在给家长、志愿者、企业等人讲课的时候,分享她与儿子的互动及对话,都会让你感觉到她以儿子为自豪,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让她看到了生命的不一样,生命的多样性,也是这样的生命让她放慢脚步感恩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她注入了更多的能量,让她一路前行!每一次看见她,我们都以为她放下了“儿子是一个有着特殊需求的人士”,而有一次她怒斥了儿子,只因儿子打扰到她的谈话,她很生气,儿子也表现出了发脾气,开始躺地、敲头等不雅行为出现......那一刻,我们才意识到她也是“人”,是一位妈妈,虽然外界赋予了她太多的角色,她也希望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让大家不要失去养育特殊需求孩子的信心,而面对孩子,尤其是独自面对孩子的时候她只是妈妈,有着妈妈的焦虑“我死了他怎么办?”同样有着一位普通妈妈的担忧。我们也许看到的是她美好的一面,可曾是否清楚她也会在深夜流泪和失眠呢?她在给外人倡导“接纳特殊人士”,而这个接纳首先作为家长得先接纳“我的孩子生病了,而这个病看不好了,得终生伴随着他们”,又有几个家长真正的能够做到呢?作为社会大众,能够真正做到对特殊人士的不歧视,不带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吗?这个所谓的“接纳”,更主要的是我们国家对于特殊需求人士的救助体系要完善,从小龄到老龄,体系制度的推进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要更多的人关注与支持,我们也愿意相信“美好”,也希望大家从内心真正接纳他们,他们有着孩子们的单纯,有着天使的纯净,偶尔会像魔鬼,只要我们尊重他们给予机会,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的理解他们了。愿孩子们都能在时光的流逝中,被温柔以待!

社会变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在感叹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时,告诉自己纵使世事变化,请保持一颗“接纳”的心,保持一颗“喜悦”的心。那么,岁月也该是对你充满了柔情,只留给你嘴角俏皮的笑纹和含情脉脉的双眼。让我们在所有的变化开始之前,珍藏好回忆与过往,整理好思绪与心情,向未知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