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14次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比去年多了0.02本,似乎国民阅读状况正在好转。
可是,根据2011年数据,其他国家的国民年人均阅读量为: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邻国日本40本、韩国11本。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作为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的国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终其一生都无法窥其一二。《宋诗纪要》说道: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那么现在,为什么我们都不读书了?
朋友小七的一段经历也许可以拿来说一说。
她所在的单位人多事少,每天固定的工作完成后大家不是刷网页就是刷手机,再不然就是谈天说地,炫耀自己有钱的朋友有权的亲戚,或者就是家长里短蜚短流长。
她人微言轻又不好于此,于是带了本书每天翻着。一开始倒也相安无事,她也没察觉有什么异样。
直到有一天,一位刚八卦结束的老大姐过来翻了翻她的书皮——《万历十五年》,翻了个白眼问她:“有用吗?”她轻描淡写地说看着玩的。
刚巧有别的部门的同事过来找小七说工作的事,小七还来不及说什么这些个同事就阴阳怪气地说,人家忙着呢人家看书呢以后是要成大事是要出国的。
再然后,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她的这些个同事说她脑子有毛病,不合群,每天看些没用的书假清高。
她委屈,不解。跑来问我:什么时候看个书也成异类了?
如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在知乎微博以及各大平台上这个话题也是经久不衰。可见对于读书是否有用的疑惑一直存在,人们纠结于这个问题甚至超过读书本身。
而又是什么导致我们功利至此?连阅读这样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活动也开始疑惑其价值?
国家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脚步加快,工作压力备增,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人人都很焦虑,焦虑升职焦虑加薪,焦虑如何能比别人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
有事业追求的人拼命考证加班,案头上全是励志成功学,专业书籍。事业一滩死水的人拼命及时行乐,喝酒侃天游戏,再不济就看看网络小说,想象自己是修真世界的大侠,一朝脱离轮回飞升九天之外。对于前者来,文学阅读根本没有任何变现的价值,反而是浪费时间。对于后者来说,严肃类阅读太费脑筋,对于生活却又不会改观。
比如年初的时候发生的这么一件事,长沙的两位美女主播直播撕书,同时称:“我不读书照样开跑车,大学生也得给我打工”。
现实就是如此,流量富裕了一批网红,主播。而这样的群体里多数是唱歌跳舞聊天甚至触及法律的淫秽活动,却鲜少有读书分享类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资源迅速变现满足了大部分的心理需求,你每天读诗经看几页《三国演义》又有什么用?
再举个比较鲜明的例子,陈道明先生除了拍戏就是阅读,写作,书法,圈内有口皆碑。冯小刚更是评论他说:“自带一种不做作的书香气质。”陈先生的曝光度很少,他的资源恐怕跟很多当红小鲜肉相去千里,甚至一部戏的酬劳不及他们一个代言的费用更高。
他的阅读量除了带给他更广阔的眼界更豁达的心胸更出众的气质更优雅的谈吐,并没有直接带来金钱收益。或者换一种说法,他拿阅读的时间用来多接几部戏几个广告几个代言更能直接让他的物质生活再上几个台阶。
所以说来说去,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笔者无法举出事例说明阅读带来的直接财富增长,更不会如某些所谓励志书籍一样熬一碗毒鸡汤喂你喝下告诉你从此人生与众不同。毕竟连大文豪苏轼说曾说过:“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是,书籍展现给我们去不到的地方,够不到的人生,看不到的景色,触不到的感情。如果说人生只有一次,阅读会使之更加宽广与纵深。
纵使知道它的益处,每每想劝诫人,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有一天,读到法国诗人勒内·夏尔的一番话,虽然不是直接回答与读书相关的问题,倒也可以使人释然一些疑惑:
“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也有着同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抗衡的坚韧。”
与各位共勉。
(写于2017年5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