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午后暴雨,世界一片混沌
阅读,让灵魂可以去到应该去的地方
我们的共读书读书,也是行路,一个人的一生,走的有形之路,经历的有感之事,毕竟少。那这些不曾走过的路,不曾经历的事,不曾遇到过的人,就是最美的风景,每个人,都有寻找风景的意愿。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有。
从上学期开始,就号召着大家每个学期读一本30万字以上的书,以便对抗寂寞,安放灵魂,扣问生命。
其实我知道,号召这样的事,是没有什么满意结果的,就如我们听过很多的会议,看过的不少报告,最后工作该怎么还是怎么样。日子照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本学期,我们改变了些做法,号召改为规定,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共读书——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半学期过去,我想(准备下周检查阅读痕迹)也没有几人读完,理由无外乎“上课都上不赢,哪还有时间读书!”要么就是“书里讲得是好,可是我做不到啊,读了也白读!”“无时间论”和“功用论”,是我们在推动读书时常会遇到的两个不读之理由。其实也是啊,这个世界如此浮燥,追逐的东西太多了,哪有闲情去捧读书啊。就如孩子他妈也说我是书呆子。呆就呆吧,对环境还少了些破坏力。
老师书上的阅读痕迹学校要检查,老师们最起码还是翻开了这本书,读到了其中的一些部分。
周日晚会后,我们对《做最好的老师》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分享。
分享的人员是抽签决定的。最触动我的是花花老师(同事们对她的昵称)的分享。她读到《愧在初为人师》一文时,便想起了自己实习时的生活,想起了她的指导老师是如何指导她的教学和做班主任工作的,想起了离别之时,学生们送的那个笔记本,日后经常拿出来看看。一个小本子,就是一颗师者的初心。常看看,常翻开,就是在审视自己离初心的距离,回望曾经那个可爱的自己。
只是我们想得太多,走得太远,便忘记了当初那个可爱的自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花花老师,她也想起了自己上初一时的实习老师,想起了短暂相处后的分别之情。全体学生给老师唱的《送别》,至今难忘。
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到呢想想,当初的教育是那么美好,想想当初自己是那么纯真,想想,那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
可是,我们今天回首时,发现这些美好、纯真、幸福,怎么不见了,或是少了呢?变化的有社会环境,有周遭人事,可是有些东西是可以不变的,那就是内心的坚守。
变,是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物质,比如荣誉,比如人前显贵,办事顺溜。当然变,也有可能变成了自己都讨厌的那种人。
你的脸上写着你的内心,你的内心安放着你的灵魂。只是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灵魂,因为灵魂这东西守护的成本太昂贵,却又兑换不了什么。就如朝云说东坡“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花花老师的分享,触动了我,或说触动了我的初心,这么些年,自己就如堂吉诃德,一人一马,不合时宜地沐风栉雨,对抗着世俗的“风车”。
心中若无诗意,生活便会枯寂花花说,她想起了自己这六年的老师生活,想起了她自己入职时,也曾动手打过一个学生,都没有对他说一句“对不起”,也使花花老师至今想起,都心存愧疚,不能自已。说着说着,花花老师声音明显变了,有些哽咽了。是什么让她这一刻失控,我想,就是她的初心被唤回了吧。
我们不能对抗这个世界所有的世俗,但我们可以守住这个世界属于自己仅有的一份初心。身外灯红酒绿,桌上觥触交错,自己侧身而过,又有什么呢,一群人的快乐,也是一群人的寂寂。只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寂寞,不知道在寂寞时做点什么?
其实,寂寞时最好的活,就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阅读,或者一个人想着另一个人,去唤回一点生命最原味的情或是事。
我们的世界,谁敢说不摇晃哪怕只有一个人,比如花花老师感动,我想我们的阅读,就成功了,心中之事,与手中之事,在这一瞬间对接了,甚好。
想到这,我应该可以寂寞地去想点自己的事了。
( 2018年5月29日夜,于存吾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