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往往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奔跑愈加感到童年的美丽,童年时能否产生对阅读的热爱,对将来的人生至关重要。
今天,我聆听了第八届教育行走线上研习营张文质老师的讲座,他说到童年的快乐幸福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童年在一个人一生当中会起着多么大的影响?
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在童书里,最美丽的童书,蕴含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如果儿童的阅读兴趣没有在小学1至3年级形成,以后他就很难对阅读产生热爱。
童书和其他的书不一样,那些伟大的经典童书的却是蕴含了人类最质朴的价值观,在同书里面,真善美,这些伟大的价值,正是其基本的主题,最美丽的童书,蕴含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童书对人格的发展,对智慧的发掘,对人类真善美价值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是通过一张张图画慢慢认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儿童是把世界看作图画来认知的,所以儿童从读图进而读书,由绘画进而写作,一切是如此自然天成。
绘本能给儿童带来一个他无法直接触摸感知的世界,一个充满神奇的人物,动物的世界,一个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世界,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善良的种子,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什么是好的图画书?松居直说,好的图画书不仅文字动听,而且画面的每个角落都是“语言”。图画书不是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松居直说他出图画书不是为了教育孩子,童话书不是教材,而是让孩子的心灵自由成长,图画书的内容不是为了让孩子记在脑里,而是记在心上。
孩子们对于好的图画书是百听不厌的,孩子在上学前用耳朵听过多少语言,非常重要,儿童不是读语言,而是吃语言,他们在说图话书的时候,尽管不一定认识字,但是往往能够一字不差的讲出来。
拯救教师的阅读
其实,没有人天生不喜欢阅读。朱永新教授认为,阅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很多老师从踏入学校开始就越来越不喜欢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身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丧失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结果。
首先是教师缺乏闲暇,一个处于辛苦或者倦怠状态的教师,哪会产生读书的欲望?阅读首先需要的是闲暇时间,需要从容的心态,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
其次,闲暇只是读书的前提条件,还有非常重要的是,他们缺乏阅读的需要,缺乏阅读的环境。许多教师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研究题目应对考试这种简单的技巧,并不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如果只是为了应对考试阅读,远不如大量的做题来的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省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除了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需要专业化,只有专业化才能够让热爱更加持久。
一是专业引领。
教师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推荐不同的书籍来构成“营养套餐。”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理想模型,一个专业阅读框架。
二是同伴互助。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阅读要想效果好,就要尽可能的置于阅读共同体中,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获得发展是最优途径之一。专业阅读毕竟不同于消遣性阅读,他有理解上的难度,需要通过专业交流来不断的加深理解。
三是倡导解决问题的阅读。
专业阅读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才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专业阅读,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是与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的连在一起。
“读书无用”与“读无用书”
朱永新教授认为,知识只所以没有产生力量,不是因为“读书无用”,而是因为“读无用书”,只有将“读无用书”变成“读有用书”,只有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公民,我们的教育才会长久进步。
许多学生经过十年寒窗,反而变得既无用处,又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在现代社会中,终身学习不但是一种理念,更已经成为存的必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