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内容不会完全按照书中的来,会有主观的想法。
即刻行动,四个字的意思很简单。不要迟疑,立刻行动起来。可是就这个问题发散出去又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启示。
当我们面临一些很简单的任务的时候,有时因为不想浪费一点点走路的时候,总是想着把很多事情放在一起一次性出门解决,比如说买东西,有些特别在乎自己时间的人往往会把最近发现要购买的东西列出一个清单,下次出门的时候连着取快递,一并完成了。很多人以为这是非常省时间的高效做法。的确,表面上看来我们确实节省了一些出门的时间,但是再想一想,自己因为将这些简单的事情一直放在心上,而干扰做其他事情的效率,甚至有可能因为忘记去做而懊恼不已,这种心理付出又要怎么去补偿呢?对比,作者给出了一个合理建议: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在不打扰现在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快速而有效的完成简单而无需太多时间或者心理上的消耗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要去做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那相信事先做好准备是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看法。的确,准备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总是在准备往往会错失机会,对于那些不够自信的人来说,他们永远不可能准备好。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如果自己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不要再犹豫自己是不是还应该多准备,还应该多去了解。撇开这些犹豫不决,立刻行动起来,将自己此前的知识、收获,变成大家看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书中说的产品。关于产品的定义,书中列举了五个点,分析合适,具体的阐述各位还是自己去看书吧。我也是看了书中的介绍才受到刺激,决定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变成“产品”的。
除了那些永远都在准备的人,还有一种人在行动面前也总是迟疑不定。这一类人就是那些“胆小鬼”。他们总是在担心自己所完成的”产品“被人嘲笑,被人否定,遭受批评和指责。于是他们迟迟不肯行动,他们害怕,于是即使他们在外人看来已经准备好了,能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们依然踌躇不前。在我看来,外界的批评和指责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相反这些外界的反馈信息还能帮助我们不断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事情,认识周围的世界,帮助我们在不太好的状态提升到更好的状态了。行动起来,努力让外界给你反馈,正的也好负的也罢,这些反馈,是你准备多少次,逃避多少次都无法获得的财富。
人老了很多时候都会变得有点固执,同样,年轻人里面也会有这么一群人。这群人,他们会努力的保存自己已经取得成就,哪怕那些成就已经不能被时代认可,他们依然会拼尽全力维护。他们就想躲在时间的躯壳里,不准备行动,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状态,故步自封,舍不得放弃过去。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我已经记不得了,故事大概就是一个作家,他最近刚完成他新作的初稿,准备发表,未曾想因为某些原因,初稿被毁。作家一开始当然是非常的生气懊恼,可是于事无补,最后无奈之下他决定将之前的小说重新写一遍,最后,经过作家润色,不断打磨之后的小说终于出版了,小说大获成功。而作者自然是十分的感慨。我想如果小说没有经过第二遍打磨,就不会有后出版的成功。很多时候一件文学作品的伟大不在于他的故事情节,而是其叙事过程中扣人心弦的描写。举个例子,这个世界上讲母爱的小说应该是数不清的吧,可是却只有极少数成为经典被人捧读,难道那些被遗忘的小说中的母爱就一定更渺小么?或许并不是这样,被遗忘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理由让我们记住,没有心灵的触动,又怎么会被吸引呢?
似乎讲偏了,回过来,不过是希望读者能够有更长远的眼光,拿出否定的此前”产品“的勇气,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之后作者就提出了在完成任务时候的一些建议。建议我们在处理复杂任务的时候要学会分解任务,将核心任务抽离出来。首先将核心部分,在最好的状态,最合适的环境下完成。尽量在处理的过程中减少任务切换带来的心理损耗和时间损耗。至于那些不太费心力的枝叶,作者则认为即使被人打扰,脱离了工作状态,也不会给工作带来太多的影响。因为当完成核心任务之后,其他的动作其实并不太需要花费太多的脑筋。重复简单的机械的动作,即使被打断,也能很快的回到工作状态。
本章节的最后,作者还是拿出实践的种种好处来鼓励我们行动起来。古人有云:”三思而后行“,而作者则鼓励我们应该反着来:”三行而后思“。其实这种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大概一年前,我也渐渐认识到有些道理和知识是没有办法通过书本来获取的,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牛人已经将他们毕生的经验,毕生的所学整理成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杂志,论文发表出来,分享给大家。可是,看书了解这些经验知识是一个认识的层面,而深刻领悟,并用其指导我们的生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层次。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的带入,但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根本就无法体会真是的痛苦,即使你看得痛哭流涕。这里拿找女朋友为例,其实现在市面上给大家传授恋爱经验的书籍真的不在少数,有些人也会去了解,可是这些书真的能给大家在实战过程中带来多少战果呢?如果你从未和任何女生交往过,你在看这些书的时候真的能理解书中说描述的场景?真的能身临其境,然后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从未经受,那么我大概想给个结论,你也绝无法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有些时候,看的多,想得多,有些道理你也无法明白,只有亲身经历过,实践过,才能明白个中缘由。实践会给你各种各样的反馈,反馈越多,自我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怎么才能有最大的反馈呢?书中给的建议是反思,每完成一件事情就积极努力的反思过程和结果,至于怎么反思,反思应该注意什么,大家可以去看书中的原作,书中阐述的清楚明白,我这里就不做摘抄了。
到此为止,《精进》的第三节就结束了,这篇文章是我实践的过程,是我知识,想法转换为”产品“的过程,也是我反思的过程。颇有收获,谢谢采铜。
可能会有很多问题,描述不清楚的,语句不通顺的,道理乱七八糟的各种各种,还请各位指正,这也算是我期望外界给我反馈的一个过程。。
哈哈哈~其实我是一个比较逗逼的人,不知道为啥,写这种东西的时候禁不住会调整自己表述的方式,如果看的枯燥乏味,还请各位大佬指点一二。
By Jonal Pe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