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珍,示范区杨庄小学教师,坚守三尺讲台二十三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孙老师分享的是第二辑:从课堂突围,教师可以更优秀,重点给大家分享研究型备课,课堂教学的五主原则,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等,孙老师结合自身平时备课案例,给大家分享备课时一定关注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
小学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读写训练项目作为语文训练的主线。统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关注目标的层递性,把握目标的整组性。孙老师结合教材举例说明(1)通过导语点明语文要素;(2)通过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指导;(3)通过语文园地梳理总结语文要素,进一步提炼相关方法;(4)通过习作进行实践运用语文要素。孙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更明晰“语文要素”,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认真钻研课后习题,在文本、教师、学生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中激活课后习题,使课后习题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让教师教得聪明、学生学得轻松,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孙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享,让我们明白,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带领孩子们从课堂教学突围,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成就优秀的自己。
胡霞,在宁陵第三实验小学任教,本科,小学高级教师,宁陵县名师,省骨干教师,商丘市“三八红旗手”。胡老师分享的是第四辑:1、李镇西老师专访: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2、高万祥老师:最是书香能致远,3、李希贵局长: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胡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和教育实践,分享了个人目标必须必须融入集体事业之中才有生命力。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以先进科学的理论为支撑,读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当做富有个性的人,而非机器。读陶行知教育理论,明白蹲下来做个孩子,与孩子为师,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她机智处理“上课唱歌的孩子”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气氛,让教育时机无处不在。她研究本校孩子特点,举行“德育集卡”活动,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带着一种思考的态度从事日常工作这就是教育科研。
胡老师关注教育细节,坚持写教育随笔,学会教育留痕。让日积月累的随笔成为工作的资源库,辅助自己的专业成长。孩子们也在胡老师的引领下坚持读书,写作,创作属于自己的校报和书籍,她带着一颗童心陪孩子们一起成长,做一个爱读书的语文老师,滋养着一批爱读书,会写作的孩子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