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路过菜市场,看到路两边的铺面又在翻修,这么多年不知翻修几遍了,环境是越变越好了。
这个菜市是一条街,街两边原来都是旧平房,住在里面的都是一些小摊贩,门面房卖货,摊主一家子都住在门面后头的那些房间里。现在市场外观变了好多,为了改善环境,上头在市场里专门起了一栋大楼,把菜摊都迁了进去,还在旁边起了商品房小区,那些卖菜的摊贩都买了新房,把家搬出去了。上面本来是想拆了这个破旧的菜市场,但是周围居民几十年的老习惯改不了,所以现在所有门面房还是保留着,依旧做生意。
这里翻新过好几次了,但是铺面仍然是那些铺面,位置和面积都没有改变,不知里面的人变了没有。每次看见这些铺面,总是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个同学。
小艳是我中学同学,她家当时就在这个菜市场最东头的铺面开杂货店,小小的一个店面养活了她全家人,并且日子过得还不错。
小艳从小就帮家里看店,我那时因为好奇,还专门跑过去看她卖东西。那时候我们同学的父母大都是机关单位工作的,对小艳这样的街道居民家庭看不起,觉得小市民市侩、没文化。而我从小自诩文艺,对小艳这样的天天抛头露面卖货的女孩,心里更是暗暗不屑。
那时改革开放没多久,人们思想都很保守,特别要面子,觉得要进国营单位、机关国企捧铁饭碗,才有保障和面子,一般人读完书就等着分配工作吃皇粮,等着单位分房,不敢丢掉铁饭碗,更拉不下脸去下海打工。
小艳可能是家里开店的原因,从小就懂事,有胆量,也不在乎吃不吃皇粮,中学时就到旁边的一家夜市咖啡店端盘子,当咖啡小妹,并不在乎脸面。我看她这样,心里又佩服又有点瞧不起。
现在想想,面子多少钱一斤?有胆量、讲实际才是难能可贵的,很多人就是因为拉不下脸来,一辈子半死不活地苦捱。象小艳这样的能干懂事、为家分忧、主动打拼的女孩,搁现在简直是励志的典型、学习的榜样,可当时大家都瞧不起这样的。
其实,大家心里是在害怕变革。
那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下岗潮了,国企大面积倒闭,过去那种进了一个单位就一辈子不会失业的制度已经被打破了,可是人们还在梦里不愿醒来,仍然梦想着铁饭碗、吃皇粮。
小艳在我们这群人中算是个先行者吧,她早就抛弃了铁饭碗,下海遨游了。家里有现成的出路给她,她又早早就接触了生活,培养了勇气,不论以后守店卖东西还是另做生意,赚得都不会少。而且那些铺面应该是有产权的,小艳家的铺面地段最好,当时我少不知事,还嫌弃那铺面地点太靠边,却不知最靠边的铺面才是必经之路、人流最多的地方,她是天生的包租婆。
当小艳已经开始当包租婆的时候,很多看不上她的人则被迫跳进市场经济的大海里,一边呛着水,一边慢慢地找自己的位置。害,早知守不住,又何必死守着那份皇粮呢?早一点勇敢地主动跳进海里,说不定早成就一番事业了。
小艳就象《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那两只小老鼠,一看情况不对,直接就另寻出路了,根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非常实际,这就是她的做小生意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好处吧。
而其他人,纠结来纠结去,逃避来逃避去,最后还不是要另寻出路?靠山山倒,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没有什么铁饭碗。象小艳那样,直接当一个虽然有点被人看不起、但可以自主谋生的小老板、包租婆,安安稳稳赚得到钱,不也是另一种保障?可笑我们当时还瞧不上她,甚至还私下里笑话她呢!
她虽然算是走运的,天生有份小家业,但是当时还有很多人家里也有家业,却仍然要挤破头进国企拿铁饭碗,思想没转过来啊!还是小艳实际。
小艳长得漂亮,算是我们班最漂亮的,但是人长得高,骨架大,动作有点笨拙,有些机灵鬼同学就嘲笑她。其实她骨子里挺文艺的,有时还和我讨论诗词,也特别爱美,成绩虽然不太好,也不算太烂,总之我觉得她有资格做梦。
以她的条件、容貌,加上虽然有点笨拙但敢于打拼的个性,她应该可以配得上一个条件好的男人。我不知道现在她还在不在那个铺面里开店,还是嫁了人离开了那里,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反正她可选择的就多了。
她有一个不太有面子但有里子的家庭,不需挤破头去进机关国企,舒舒服服就有一份小家业,让她不愁没饭吃,还有钱赚,这是当时的人看不上、但是现在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面子算啥?一份半死不活的皇粮算啥?能买房吗?能保证一辈子不下岗吗?现在的公务员不也一样?除非你想升官走仕途,否则公务员不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职业?能保障你多少呢?公务员现在也不是避风港了,入了职竞争同样激烈,在哪儿都要敢于打拼啊!你要有这勇气,也不必要去做公务员了,开店可能挣得更多。
以前我们为了皇粮而出尽百宝,不把钱当回事,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后悔没去追小艳。
皇粮这东西,不如一个小店来得实际啊。吃上皇粮也可以让你随时下岗,小店可不会平白消失。
时代变了,变革来了,看清了时势,还是主动点去做事吧,这个世界上早已没有了皇粮,除了拼,没有什么能保障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