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服装工业区,所到之处,皆是服装厂。举目望去,每一间服装厂的工人都长得差不多,每个年龄层从事的工种也差不多。
拉布,裁床,中年男子的活,基本上是领固定工资;缝纫车位,中青年较多,也是工资较高的,需要一定技术;烫工,拎起熨斗烫衣服,需要力气与体力,有的厂里要求一件一件地熨,而有的可以十件十五件地熨,要求不同,收入却是后者高;剪线,剪除领口袖口多余的线头,收入低,但可以混水摸鱼;包装,需要穿上吊牌,叠好每一件,装袋,分类,十件一捆,有时还需要打包入袋,从事者多为40岁以上的……
每一项工作看起来都非常简单,不需要怎么动脑思考,这是脑力工作者羡慕不来的。然而,众所周知,越是简单的工作越廉价。就拿包装来说,流程众多,然而每件工价只有两毛左右。1000件才200块,但是这得花好几个小时才做得完,高投入低收入,还带来一身疼痛,吸满灰尘……
有时候我在想,这种廉价劳动力会不会消失?据悉,缝纫车位曾经多是年轻女工,后来到了婚嫁年龄,就回老家相夫教子去了。各个工种上的工人也渐趋老龄化,十来年后,老人做不动了,年轻人也不愿意投身这些行业了,那可怎么办?后来,我转念一想,这是我多虑了。
抛去这些冷冰冰的胡思乱想,我今天真正想表达的是:拿生命换钱的他们,何时才能熬出头?靠双手?他们够勤快了,一到工作岗位,他们就像上了发条似的,按部就班地完成流水线上的工作。靠大脑?正是因为学识技能有限,他们才没法儿从事别的工作。靠下一代?他们努力工作,供养孩子读书,希望下一代能够改变命运。对于孩子,他们更多的是亏欠。面对大城市的天价学费,他们也愁白了头,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寄养老家。待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开始“子承父业”,这是农村里常见的生存模式,当然也有例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不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