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多父母都会有这种烦恼:自己辛辛苦苦为孩子铺路,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个好的未来,可是他们就是不肯付出自己的努力。
一些父母也许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自暴自弃,即刻想要去了解如何去改变孩子的想法。
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父母越急反而得到的效果越差。
看起来像是“摆烂”,但实际上,放慢脚步,可以去想一些平常不会去想的事情:对与错,无非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是对这件事的认知不同。
“摆烂”的孩子则觉得:“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有他的解决之道。但是并不是总是采取最优的解决方式,或者是这些事情已经超出了解决的能力范围了。
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很常见。
找出“摆烂”的根源
身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接受,你不能承认自己的孩子只是普通人,想让他走你为他设计的道路。但孩子做不到,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父母的心态一旦发生了变化,对待孩子的态度,语言,行为等等,就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你越是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抗拒。
孩子和父母就陷入了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
在调整心态的同时,我们也要想一想,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期待是否合理,是否由于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忽视了孩子是否有能量到达那个高度。
这里没有用“能力”,而是用了“能量”。儿童的情感,思维,能力,都是属于能量的范畴。这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而我们父母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认知方面的问题,他们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认知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些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却没有任何进展。所以他放弃了,开始摆烂。
其实,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情况,身为家长,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摆烂”的原因,同时也要成为孩子认识的指路明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你要知道孩子“摆烂”的原因:孩子是遇到了他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他努力却没有成果?
知道了原因,对症下药,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方式去帮助他,否则父母做再多也不会得到孩子的认可。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一个叫“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部分就是最近发展区。
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他的潜能。
我们对孩子的所谓托举也是如此,帮孩子设计的目标要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得着。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一开始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夸奖。但有的时候,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要需要其他方面的帮助。
如果我们不计后果地拖着孩子向上,突然将孩子抬到过高的地方,孩子可能就会恐高。
反之,若能为他搭建阶梯,让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才不会把他压垮。
做一些有趣又恢复自信的事。
孩子上受到了挫折,要立刻恢复自信是很困难的。为了避免失败带来的痛苦体验,他不会再去尝试。或许这是他保护自身的正当防御。
可以先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再让他去尝试对他来说有困难的事情。
要记住,要多表扬,多鼓励,帮助他恢复信心,还有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找人帮忙,不要自暴自弃。
在沟通中,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他处于同等地位,这样他才能真正地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等你发现孩子的自信又回来了,也不会再“摆烂”了,做完这些,你要让他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感,让他喜欢上这样的感觉!
记得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他能找到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不要放弃,要有勇气去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