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上班这点事儿
悲悯 不仅仅是一种情怀

悲悯 不仅仅是一种情怀

作者: 太白小龟 | 来源:发表于2019-09-25 11:32 被阅读0次

    我不愿停留,却发现兜兜转转多年,仍停留在原点;我不愿去在乎,却偏偏不自觉在意得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守护不了自己珍惜的……

    如果一片云,他能明了我的内心,一定是以鄙视的眼神在看我,像千万个芸芸众生般。也许蝼蚁一般的存在,是连一个鄙视的眼神也难以收到呢!只是,我们,仍在努力地生存着,生活在万紫千红的世界,努力将酸甜苦辣调成自己想要味道。只是酸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酸,甜也不是自己期望的甜。

    几千年的人生长河,浩浩荡荡,又绵绵细流,数不清的日夜里,喜怒哀乐似乎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但我们仍是要怀着一种悲悯的心,来看自己,看这个世界。

    现实的步伐,慈悲的心

    我曾经写了一篇《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只是当我了解作者派克博士的生平时,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派克博士的一生,在常人看来似乎并不完美,反而有很多让人诟病的。他承认自己患有人格失调症,生活习惯并不好,酗酒抽烟。家庭生活也不能算圆满,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爱和关注,后来有两个子女据说和他不再联络,跟父亲的关系也不好。有婚外情并离婚,在他去世前一年他与共同生活了45年的妻子,被他赞誉为“她对我的奉献如此巨大,以至于无法把她作为一位妻子、母亲、心理治疗师以及独立的人的智慧与我的智慧分开”的华裔新加坡人Lily Ho离婚。69岁时死于帕金森病和胰腺癌。

    一个写心智成熟的心理医生兼作家,他的人生在传统道德意义上显得问题种种,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影响力,他为我们努力总结出来的成为心智成熟的方法:自律与爱,仍是极具有参考意义的。只不过,作者也是人,他也一直努力走着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也许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没有达到圣人的高度,但我却觉得,他已经尽所能去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且也帮助了很多心灵迷茫的人。

    所以我们也便理解为什么派克会将书名起为:少有人走的路——也许这是一条没有多少人能走的好的路。派克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书中其实写的便是他在无数次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面对病患的问题,也在面对自身心理问题,在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非常精辟而有见解的观点。

    但心理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他虽然专业敬业,但对面心理方面的问题,他并非能够悉数解决,心理医生做的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最终要冲破困惑,回归正常,还是得靠患者和医生共同的努力。为此,《少有人走的路》中充满了悲悯的味道,这种悲悯带着慈悲与无奈,又带着期盼与希望,更是带着悯爱之情,为大家,也为自己,能冲破人性本身的劣根性,冲破世俗种种的偏见,为着能让人格更进一步,而去修炼身心。

    悲悯不仅仅是一种情怀

    如果悲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境界,我觉得仅仅如此仍是不够的。《少有人走的路》虽然写了如何自律的方法,也写了要如何去爱。但在成熟的过程中,在我看来,仍是缺少一点修炼的内核,或者说他并没有细谈。这可能是西方文化的通病,学科细分,细分到难以跨科的地步。其实《少有人走的路》已经少有的涉及到宗教话题,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思考,而这种思考也体现了人类在精神哲学方面的共同性。

    作者所讲的自律与爱,其实是非常简单又核心的方法,但这更多地是从方法技巧上去谈,当真正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时,方法很容易会忘记,解决问题所用的仍是旧习惯,惯性反应。

    这其中的内核,在书中作者一直有提及而没有细谈的。他认为,作为心理医生,常常需要跟病人一起去面对、分析、修正病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人为什么会容易产生心理失常的主要原因。其实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充斥在各个角落,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也乱花入眼般混乱。但对于个人来说,如何建立一套属于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于世界观,却非常有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不必外求,这些在我们中华经典古籍中,已经体系化,全方位讲的非常明白。

    就如同作者的书和人生一样,即便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法,然后努力学习,修炼自身,仍是一条艰难困苦的路,一条需要坚持需要勇气,也不一定能成功攀上高峰的路。但人生不正是如此吗?这点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收获,但对我们来说,修炼心灵,心身合一,仍达到天人合一,这个过程不正是人生的意义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悯 不仅仅是一种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qm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