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伤大雅——读《下武》

无伤大雅——读《下武》

作者: 儒生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23-12-22 20:53 被阅读0次

    《诗经》之“雅”有小雅、大雅之分,大雅多为庙堂之辞,一般篇幅较长,而这首《下武》却显得相对短小些。虽然短小,但其别有另类的阅读风味。

    其一,这首诗用了“顶针”这咱少见的高难度写作手法。

    其二,关于这首诗究竟是赞颂谁的,自古至今就有两种说法,几千年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士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所谓“顶针”手法,体现在第一、二章和第五、六章之间,第三章后两句之间,都用了顶针手法。也就是前面一章的末句(字)是后面一章的首句(字),这种手法叫“顶针”。诗经以后的中国诗歌发展中,这种手法不但经常被应用而且还得到了发扬光大。放眼全世界的诗坛,唯有中华文字才有这种奇妙的手法,而能够使用“顶针”手法的作者,大多数都是语言方面的天才,这是因为“顶针”这种写作手法,欣赏起来很会舒服,但分作起来却很难,这也是诗经里顶针手法并不多见的原因所在。

    而要弄清这诗是究竟是在赞颂谁这个问题,却比顶针的应用要更复杂些。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说法,周人姓姬,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得姓,姬姓是其中之一。周人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上游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黄帝的4世孙后稷据传是夏朝农官,对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后稷的12世孙叫古公亶父(姬亶),他与儿子王季(姬历)、孙子周文王(姬昌)生活在商朝后期,诗里面的“三后”就是指他们三个。

    古公亶父有两大功绩,中国有两个成语都与他能联系上。其一是“凤鸣歧山”,这是讲古公亶父率周人从豳地迁到了歧山之事。那时周人居住在豳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旬邑县。古公亶父时,豳地一方面比较寒凉不适合人民居住,另一方面,与豳地相接壤的少数民族部落犬戎经常地侵袭周人,于是古公亶父就按照“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其问”(诗经《绵》里的哲句)的原则率领周人迁到了水草丰满的岐山之下。在这里,周人不但生活无忧,而且还得到了周围其它部落的服从、支持。其二则是古公亶父看上了姬历的儿子姬昌,于是内心想把爵位传给姬昌。但是,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从大到小分别是太伯、仲雍、季历。按商朝法律,爵位只能按顺序先传给继承,因此,姬昌几乎不可能继承爵位。但是,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都看到了父亲的心思,于是先后玩起了“出奔”,太伯就跑到了当时还是蛮夷之地的吴(现在的江浙之地),二儿子也跑到外地去“打式创业”了,这样爵位就顺利从古公亶父传到姬历再传到姬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伯奔吴”典故的出处。后来,经过古公亶父、王季、周文王三代前赴后继,终于在周武王姬发手里推翻了商朝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所以,“三后”和武王理应是该诗歌的赞颂对象。这点任何人都没有异义。

    有异义的地方在于除了“三后”、武王姬发之外,不有没有其他周朝的天子。

    一种说法认为这诗里含有赞颂周成王、周康王的成份。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第一章里除了说三后外,那里的王是指周武王,原因是原因武王在位时把周的都城从从丰迁到京(镐京),而诗中的“王配于京”就讲这件事,因而此处的王只能指周武王。诗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中的“成王”二字,这被认为是赞颂周武王儿子周成王(姬诵)的证据,至于诗的第四、第五两章中说的事,他们认为是赞颂周成王儿子周康王(姬钊),因此证据,因此,这首诗当然是赞颂三后、武王、成王、康王的诗。当然,诗中有王的字眼却没有与康王相关的字眼,但持这种说法的人依据“昭兹来许”中的“来许”即后进之意,认为这后进者之中当然包含周康王,这就是关于此诗的第一种说法。

    而大儒朱熹却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这首诗除了赞颂三后之外,主要的还是赞颂周武王,这诗与成王、康王没有一点关系。在他看来,“永言配命”、 “永言孝思”、“应侯顺德”、“昭哉嗣服”、“绳其祖武”、“四方来贺”、“不遐有佐”等等,其实都是在说周武王。朱熹并不认为诗中“成王”二字指的是周成王姬诵,他认为“成王”二字其实是在讲周武王之所以能成为王,原因在于周武王有“孚”以及上面所说的那些高尚德行,正是这些才让后人对武王赞颂有加,这才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可惜的是,大儒朱熹也没有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有力证据,所以也就没有把上一种说法完全全给否定掉,这也就是后世两种说法并行不悖的由来。

    当然,就赞颂周朝先人这一点来说,究竟是赞颂周朝的四个先人还是六个先人,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其实都无伤大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伤大雅——读《下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s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