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神奇的,他能自觉感知,甚至预知周遭的世界。
近期,自己对自己的满意度低,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书没有坚持读,内心世界情感枯竭。因为没读,所以有压力,有内疚,有负罪感。因为所以压力所以焦虑,陷入焦虑,导致拖延,拖延的结果是更加不满,然后用悲观的,负面的,其他的人和事,来填充大脑,目的是不让自己思绪得空,用以掩盖焦虑的情绪,殊不知事与愿违,逃避的结果是,外在的、无关的人与事消耗自己的能量。能量被耗,却得不到正反馈,于是恶性循环。
原因二在工作中坚持自己成长抛锚。对自己不满,患得患失,纠结于自己控制不了的外在环境,不能回归自己的内心,去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漂浮眼前的人与事,执着于其他人做了什么,想如何改变少了。
怕是拖延症的毛病犯了。
在修心修身的过程中,有反复再正常不过。不然为什么几千年来,那么多人总结说修心不易呢?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反复不可怕,觉察反复的状态……
过了下班的时间,从办公楼走出来,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出来,觉得自己本不该出来,因为上午没有过一个满意的上午,而是拿时间在说,为什么陷入表达,不能克制,为了获得满足,什么样的满足,一是掩盖压力,二是扩张自己的能力场,在自己认为低于自己的人面前没有压迫感。
对自己把时间花在聊天上,有一点感知,但自己对自己的表达没有中心思想,没有明确的目的。自己为什么说,想说什么,说完想获得怎样的结果,没有思考。只是在说。很高兴自己有说的天赋,但是说的内容没有去思考琢磨。停留在表象,所以大多除了萌说出点自己灵光一闪的感悟之外,说不出有逻辑严密的思考。
内在的自我,认为这样的说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下班了还在拖,不想走。觉得还有什么正事没干。
又因为有正事没干,却不知道是什么正事,所以感知觉完全被调动,放大自己捕捉到所谓的潜在威胁。所谓的威胁可能就是身边流动的能量场。讲注意力专注在能量的周围,心与身分开,焦虑没有缓解,用身体的能量在消解,在害怕,在外在寻找原因,纠结于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期待的发展,自己的期待是什么不得而知。思维习惯中有,迎合他人以求得自己的价值。价值认知与赋予不能正确看待。
何谓正确,本也有争议。将自己的价值过多寄托在外在,外人的身上,经常失败。喜怒无常,不能恒久。甚至会被欺骗。
如何给自己赋予适合自己的价值。摆脱木马的侵蚀。
当自己发展不是自己时,问哪些问题来甄别呢?
1.为什么一定要忙着才心安,忙着一定是好的吗?未必。怎么忙才适合自己。
2.做什么事是有价值的?只要自己认为是成长自己的事都是又价值的,如思考什么,研究什么,学习什么。
3.是不是跟领导走得近就好。也得看这样走得近于自己的成长是否有利。
4.成长是否意味着提拔。不完全对等。在间隙里,在真空环境里,摆脱重复事务性工作解放自己手脚。
5.每个人都面临角色转变。正确认识。
通过学习来改变现状,通过学习来改变话语权。
花两个月学习记录来发现问题。自己可以决定不把自己沦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任何时候自己都有办法来改变运势。
找好定位,立刻开始行动。找准定位。
有一些什么有光的东西可以闪现?
做好两年离开的准备。我应该做什么?每一个案子怎么办?案件来源,案件程序,案发原因,处理建议,处理程序。
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捕捉什么信息?
以一个检查者的身份捕捉什么信息?
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捕捉什么样的信息?
60天。未来整理出一本小说。
1.十八大以来的案件宏观感觉。微观捕捉。一天一件。
2.用好报备案件。一天十件。
3.用好调研材料。
4.收集好模版。
把财富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学习红月,自己跟自己聊天,或许比跟他人聊天获得的东西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