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进入净土法门到处找善知识,总是找不到善知识,有的千里拜山,有的跑遍寺院,总找不到净土法门的善知识,犹如修禅悟道者踏遍千山寻道一样的难求。
如宋.张无尽所写之诗: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这首诗是描写唐朝赵州从谂禅师悟道的一则公案诗。
由于有一位学僧向赵州参禅,问赵州禅师一个问题,问他:“宇宙有成住坏空,末劫时,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这个人会不会坏?还有没有业识?”
赵州禅师回答:“会坏。”
弟子听了之后,接着又问:“如果这个人会坏,那怎么办呢?我们就随他去吗?”
赵州禅师不在意的说:“随他去!”
弟子听了禅师的话后,觉得非常怀疑。而赵州禅师自己后来想想,也不敢确定回答的话是否恰当,因此终日惴惴不安,无法安心。于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定,赵州禅师跋涉千山万水,到处去参究正确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公案流传下来。
“赵州八十犹行脚”:八十岁的赵州禅师,不怕路途颠踬,还要四处寻师访道,究竟为什么呢?“只为心头未悄然”,因为内心还不明白一个问题,无法释然,赵州禅师寻找真切的答案。不能就此放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明白吗?昨天的一切明白吗?明年的因果明白吗?将来未来的老病悲欢能明白吗?难道说不明白就可以随他去吗?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经过许多年以后,倦游归来,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才知道自己过去在外面奔波寻找,只是缘木求鱼,空费了草鞋钱。
这首诗的含意,就是说“道”不劳营营外求,无须到心外寻觅,因为“道在迩”, 生命的自觉只在方寸之间,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迷糊了心智,像赵州禅师一般,到处参访,即使花了很长久的时间,结果还是一片茫然,一无所获。
这首诗的道理用孟子的二句话总结,就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就是说,道本近而莫向远处求,事本易而莫往难处做。即“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之义。
还有一首唐.无尽藏比丘尼禅诗: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大意就是:费尽了时光寻找盎然的春意 ,却见不到春的踪迹;为了寻找春意,脚下的芒鞋已踏遍了笼罩在山头的白云。等到我重返家园,看到窗前园里的梅花,已经开满枝头,顺手扒过来一枝偶然一嗅,好清香啊,呵呵!禁不住暗笑自己,终日寻春不见春,原来花满枝头春意闹,眼前春色已十分。
这里的“春”,代表我们的佛性、真如、真心。我们的真如佛性就在心中,如果我们一直向外追求,也就是心外求法,必定茫然而一无所得。
通过此二首禅诗明白了一个道理,求道悟道如此,求净土道亦如此,求净土善知识亦复如是。
很多人到处拜山,遍跑道场,意在寻求净土之道,意在寻求净土善知识,却找不到净土之道及善知识。
如何寻找净土善知识?
若依释迦牟尼佛《观经.下品下生》所教:“如是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南无阿弥陀佛。”
依此来判,凡是教令称南无阿弥陀佛者,皆为净土善知识。
上至龙树菩萨、天亲菩萨;中至昙鸾、道绰、善导及净土众祖;下至一切出家法师,在家念佛人,凡是教令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悉皆净土善知识。
若推根归本,从教令众生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源头来讲,净土第一善知识,首推阿弥陀佛。
何以故。
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是为救度十方众生而成佛,是为成就救度众生的“南无阿弥陀佛”而成佛,是教令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的第一尊佛,自然是教令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的第一善知识。
又如《阿弥陀经》所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是净土道的总源头,是南无阿弥佛的源头。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什么?
是阿弥陀如来实相身、为物身,是人法并彰的活佛活法,亦是极乐无为涅槃的无上道源、道本。以名即佛,名佛一如故,既然阿弥陀佛是净土第一善知识,那么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净土第一善知识也。
明乎此,知净土道莫远求,净土善知识莫远求,南无阿弥陀佛,即净土无上涅槃道,即净土第一善知识。正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寻遍千山,跑遍道场,找寻的净土无上道及第一善知识,竟然是“南无阿弥陀佛”。
又如《观经》所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如来是法界身,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入一切念佛众生心想中,净土第一善知识何须外求,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入众生心想中;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常住其顶,与念佛众生,同呼吸,共命运,如共命之鸟,与阿弥陀佛成为生命共同体。
若依娑婆化主释迦牟尼佛所教:
如《无量寿经》言:“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又如《观无量寿经》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又如《阿弥陀经》言:“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所以在娑婆世界,教令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的第一大善知识,就是释迦牟尼佛。
若依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二个立信而论:
“就人立信”者,即就“满足大悲人”“实语人”的佛立信,即就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立信,所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是第一立信的善知识。
须知就人立信的结归,归于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法立信,这是顺彼阿弥陀佛愿,顺释迦牟尼佛教,顺十方诸佛证诚语。
“就行立信”者,即就五正行立信,信行结归于称名正定之业立信。
所以就人、就行立信的核心,是就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立信,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为信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我们的净土涅槃道、涅槃门,即是我们依止成佛的第一妙法,第一大善知识。就根本而言,舍南无阿弥陀佛,无净土无上道可寻;舍教令南无阿弥陀佛,无善知识可依。应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