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考研政治丨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考研政治丨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作者: 黎霜霜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3:32 被阅读0次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考点1 实践与认识活动中的主题、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角度① 实践的本质和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的特征: A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 自觉能动性(目的性)

                            C 社会历史性(随历史发展而发展)

3)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客体: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5)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角度②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什么

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角度③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经历哪些环节?

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进行实际操作)

3)反馈和调节

角度④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4)虚拟实践

考点2 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2)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3)主体也可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4)一个人的认识,不外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

2)时间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题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3 认识的本质

角度① 唯心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犯了什么错误

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3)两者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两者都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物质实践的第二性

角度② 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犯了什么错误

1)否认了认识主体的能动创造

2)不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角度③ 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的本质观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能动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

考点4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角度①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

A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的认识

B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对本质规律的认识

A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B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C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角度②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相互交织、渗透:理性中渗透着感性因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因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角度③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1)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

考点5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角度①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有哪些作用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

1)指导作用  2)解释作用 3)预见作用

角度②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

1)动力作用 2)诱导作用 3)激发作用

角度③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

考点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角度① 认识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飞跃

1)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目的)

2)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检验发展)

角度② 认识进行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1)必须从实际出发                                  2)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2)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考点7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原理 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①认识过程有反复性

1)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2)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3)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制约

②认识过程有无限性: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③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充满曲折但又永无止境的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考点8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

角度①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

2)表现在:

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角度② 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错误观点:实用主义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角度③ 真理的具体性

1)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

2)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3)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

4)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

考点9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角度① 真理的绝对性(毋庸置疑)

1)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2)任何真理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3)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角度② 真理的相对性(条件性)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角度③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互相依存、互相包含

3)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4)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6)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

7)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考点10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①真理由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②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

③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

④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⑤要求我们:分析失败的原因,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考点11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角度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角度② 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1)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2)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

3)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考点12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角度① 实践检验真理的确定性是什么

1)绝对性

2)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性

角度② 实践检验真理的不确定性是什么

1)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无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还是已经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本身,都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

考点13 价值评价

角度①哲学上说的价值是什么

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客随主需)

角度② 价值评价的特点

1)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角度③ 价值评价的功能

1)精神驱动力量

2)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行为制约)

3)方向引导

角度④ 价值评价的正确标准

1)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

2)个人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3)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先为他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满足个人正当利益需要

角度⑤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2)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与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3)真理原则侧重客体性

4)价值原则侧重主体性


考研Dog一枚

是分享也是记录

复习资料来自于

有道精品课-2019考研政治全程5班

考研路上一起努力^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研政治丨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v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