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典故(三十五)

中华典故(三十五)

作者: 莯槿溪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21:23 被阅读0次
胸有成竹
典出《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已经有成熟的计划。
扬汤止沸
典出《三国志·魏书》。
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焦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物不答施于天地,子不谢生于父母,可以死效,难用笔陈。
“扬汤止沸”指把烧开的水舀出来再倒回去,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比喻暂时缓解急难之意。
移花接木
典出《战国策·楚策》。
“移花接木”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欲取先予
典出《战国策·魏策》。
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
“欲取先予”比喻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甜头。
醉翁之意
典出《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意”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也比喻别有用心。
二分明月
典出《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分无赖是扬州”,形容扬州的繁华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风光。
后人用成语“二分明月”形容一个地方的繁荣。
高屋建瓴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辟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相关文章

  • 中华典故(三十五)

    胸有成竹典出《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 中华典故

    100条中华历史典故,读后你一定会长知识。这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简单概括,有兴趣的,你可以收藏,慢慢研读。 1...

  • 中华典故(五十)

    疾风扫落叶典出《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疾风扫落叶”的典...

  • 中华典故(四十)

    蹈水之道典出《庄子·达生》。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

  • 中华典故(七十)

    守望相助典出《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守望相助”表示...

  • 中华典故(六十)

    一发千钧典出《与孟尚书书》。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寝以微灭。一发千钧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

  • 学典故长知识:典故里面有乾坤(一)周公吐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典故就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珍珠,它是汉语中的精萃。典故,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典制和掌故,说白...

  • 中华典故—情感篇

    读书以明志,读书以明礼! 为什么初恋总是令人刻骨铭心,为什么第一次失恋时最难过,用一个成语叫做 悲心更微!就是说能...

  • 中华典故(三十九)

    舐犊情深典出《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

  • 中华典故(三十八)

    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典出《谚谜·荆棺峡谚》。峡壁有棺,以荆为之。相传九子,不能葬,女编荆为棺。土人谚云:“九子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典故(三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vf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