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why?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why?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作者: 彭跃知定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7:59 被阅读0次

     “我跟说啊,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从道理上来讲。。。。。。。”

    “我不听,你讲的是啥道理啊。有道理吗?一点道理都没有。”

    “哎,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涅!跟你讲道理咋讲不通呢?”

    ………

    ………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争吵事件可谓多如牛毛。

     

    要想真正从背后了解此类事情的本质。先从了解人脑的三层结构开始。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人脑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器官。尽管这三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他们都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

     

    “新脑(大脑新皮层)”用来思考,主要处理理性数据。依托理性数据进行思考。

    “间脑(中脑)”用户感知,主要处理情感和直觉。依靠情感和直觉进行利益、得失等的直觉判断。

    “旧脑”用来决策,它能直接或间接的接受来自脑及其他神经系统的输入,并触发决策。涉及人的生命安全、呼吸及基本生存方面。主要是涉及与人类原始本性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人们在处理外界信息时,流向是“旧脑-中脑-老脑”,先判断这个事情会不会危及我的生存安全,最基本的保障,然后触发相应的情感状态。

     

    再来回到开篇的例子,前者正在用新脑思考和进行沟通说服,但是后者处于情感失控的中脑层级,双方不在一个脑频点上,沟通肯定是无效的。这时,前者想用理性来说服后者,那基本是天方夜谭。应该是先在后者的中脑层次进行沟通,先平复后者的情感需要,再来进行理性的沟通说服。

     

    古语有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啊。

     

    数千年来,西方哲学一致崇尚理性,怀疑激情。但是一代大神休谟曾语:”理性只能是激情的仆人”。人们做出判断是迅速且情感化的,道德推理几乎就是事后寻找理由以证明人们已作出的判断的合理性。

     

    举例如下,很想购买新车的你,在钻研了很多车型和折扣优惠后,终于决定明天要去买一款性价比高的国产比亚迪F8了。但是第二天在你出门,即将前往车行的时候,正巧碰到邻居开着新买的沃尔沃回来了。你们两人正好谈起了你想买车的事情,邻居告诉你,国产车虽然性价比高,但是安全性及整体质量完全不如欧美车型,从整体上考虑,还是欧美车比较安全(涉及到你及家人的人身安全),而且他会告诉你,他新买的沃尔沃正在搞活动,还有很多优惠呢。结果,你买回来的车会是原来的比亚迪吗?我相信肯定是沃尔沃。事后,别人问起你,为什么会买沃尔沃,你会很自信的告诉别人,还是沃尔沃比较安全,性能较好。

     

    同样,引申到用户身上,用户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靠着旧脑在进行决策。靠理性的说教式营销完全不起任何作用。

     

    下面来看有哪些刺激源可以很强烈的刺激我们的旧脑呢?

     

    1、以自我为中心。旧脑只会回应一切与它自身相关的刺激。为什么?因为它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可以把旧脑理解为一个“我”的中心,它对任何与自身没有直接利益和生存关系的事物毫无耐心和同情心。

    想想古人所说的“以人为本”,现在互联网界提倡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文化,都是说的这个理儿。这是根本。即使你再土豪,不了解用户的真实诉求,天天给用户发钱,用户拿完钱后,还是照样骂你。

     

    2、旧脑对清晰的对比很敏感。比如,之前和之后、危险 和安全、有和没有、快和慢。对比可以让旧脑做出快速且无风险的决策。从根本上来看,旧脑的构造只会关注突发情况或状态的改变。

     

    3、具体可见的信息。旧脑不善于处理书面文字。旧脑会持续搜寻那些熟悉而友好、具体而又没有歧义、又容易识别的信息。旧脑喜欢简单、易于理解和具体的观点。比如说,“更多的钱”、“不易碎”、“”可在24小时内修复。而不容易接受诸如“一个灵活的方案”、“一个整合的方案”、“可扩展的框架”等。

     

    4、开头和结尾。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通常会记住电影的开头和结尾,而忘掉中间部分?旧脑喜欢开头和结尾,并经常忽略中间内容,这对我们来说,如何在短暂的注意力阶段组织和传达有效的信息,就变得至关重要。这点上,深有感触的是,有时候经常看到毫无亮点的又臭又长的微信软文。真是让大家都受不了。

     

    5、视觉刺激。旧脑是视觉敏感的。这或许是因为视觉神经直接与旧脑相连,而且视觉神经的反应速度是听觉神经反应速度的40多倍。

     

    6、情感。旧脑只会被情感触发。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知道,情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科学研究表明,情感能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电化学物质,这些反应能直接影响到我们处理和记忆信息的方式。

     

    最后以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总结做结:“我们不是一个可以感知的思考机器,我们是可以思考的感知机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why?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wl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