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街面上警察突然多了!为啥?都是修地铁给闹腾的。
自去年洛阳铺开二条线地铁工程后,中州路、牡丹广场等开始封闭或窄幅,洛阳人明显感到了通行压力。
说三点感想。
1、钻机、夯机在工作时,围栏上的喷头还喷着雾气降尘,街上经常会见到洒水车清尘,据说还有定额,每天必须倒几车水,就连下雨地面都湿漉漉的了,还在唱着歌儿洒水。
洛阳地铁施工的降尘工作无论是指标要求还是其他,让市民看着暖心,也很人性化。
2、长达数月的单双号限行,伴随着洛阳修地铁,以限行时间首次最长载入洛阳史册。
这次好像没得商量。洛阳人习惯了牡丹花会限行,大度,理解,没啥说的。
3、最近街面突然大变,许多街道又变窄幅,改成单行线,或是压根儿封闭了。比如滨河北路、芳林路、王城桥辅道、南昌路等。
施工需要无可厚非,但怎么感觉都是临时拍脑袋弄的哩?是否应该在地铁施工前就有设计和预判,并通告市民?在“市民之家”里找市民论证不奢望,最起码市民有知情权,知道施工中会遇到啥事,生活有哪些不便,该事先咋准备和调整。如果这样,市民也就会更加理解并配合政府将惠民工程做好。
一个城区只有200万人的小城修地铁,如果组织得当,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市民移步换景,好像进入迷宫里。
惠民其实包含二层意思,一是利民,一是便民。日子总是在一天天挨着过的。虽然不久将来,洛阳市民可以享受到立体交通的“大餐”,但不应忽视在此之前的市民便利,而这个时期的便民,才真正体现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