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领导让我写了一些对外昭示的话语,我发了两个方案过去请示,想着让他在两个版本里选择一个。等了许久,他却给我发来了第三个版本。
新版本大同小异,中间有几个字的顺序调整过,还增加了一个意思差不多重复的字。
我对着修改后的版本来回的读,怎么也觉得别扭。领导这么一改,我爱究细节的毛病又犯了,心里嘟囔:这不是意思差不多嘛,非要在我原来写的上边改一改,反而读不顺溜了。
正纠结着怎么和领导提出合适,正好A君微信来了。我说这意见不好提,不提吧,又觉得这样输出不好。
这对她来说显然不是应该纠结的问题,她飞快给我回:按他的,这不是原则问题。
我刚想说点什么。
她又呲牙笑道:等哪天你自己做了,爱怎样怎样。
我作笑罢,是哦,费神和领导纠结这种无伤大雅的细节做什么。
在工作中,除了完成工作本身,还有很多需要灵活平衡,有时钻进了细节里锱铢必较,反而徒增不多必要的事情。
有时回顾起一些事情,总是觉得自己缺乏全局观,只是单方面考虑市场需求因素,却忽略关注个中的利益立场。
一年多了,我还没有从甲方的角色转换出来。想想最近判断错误的原因,都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服务的金主爸爸是谁,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以前总说对事不对人,现在更多是对事更对人。从市场角度考虑是好的,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这是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对方本身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所有工作的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