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与写作训练营的伙伴们共读24本书。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我们已经完成了3本书的阅读。从今天起,开始读第四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讲了52条思维错误,我速读之后,发现这些偏离理性的思维陷阱,每天都可能相遇。多一些理性思考,就少一分决策障碍。
清醒思考的艺术,带我们走过独立思考的浅水湾,步入深水区。
所以,我打算在接下来的2周里,每天把读书笔记分享在这里,和大家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7067/c8f5e1434a17480a.jpg)
【阅读书目】《清醒思考的艺术》
【阅读内容】阅读内容:1幸存偏误,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3过度自信效应(书上1-11页)
【阅读主题】筹划某件事之前,我们容易犯的思维错误是什么
三个问题:
1.什么是幸存偏误,如何避免出现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100个经营超不过五年的创业者,每个考上哈佛的学生背后都有100个递交申请资料不背录取的高中生。
人们往往高估了成功概率。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
2.你是否曾经犯过游泳选手身材错觉的错误,被电视广告所蒙蔽?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多年前媒体报道的一则起诉,一个顾客看了影星刘德华代言的一则洗发露电视广告,兴冲冲买回来,用完整整一瓶,头发依然如故,没有出现广告中说的“飘逸柔顺”,一怒之下,把做广告的厂家告上法庭。
谁之错?作为消费者,我们每天被各种广告冲击,哪怕不主动打开电视、刷微信,乘电梯也不得不面对更换频繁的楼宇广告。
“我是田亮,我是**奶粉首席品质见证官”,春节前后,CCTV新闻联播后黄金时代跳出来的就是这则奶广告。田亮亲自验证过吗?显然没有,他的一儿一女早已过了喝奶粉的年龄。是他现有了奥运冠军的名气,有了上综艺的流量号召力,才有了代言的签约。
同样道理,游泳运动员不是因为选择了游泳才身材高大、体型完美,而是先有了基础的身体条件,走上了职业化道路,数年不间断的科学训练,才有了越来越令人羡慕的身形。普通人,如果觉得自己跳进游泳池,从此就告别了过去的臃肿,健美身形指日可待,那真的要大错特错了。
有句话说"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说得虽然土,也是类似的道理。
当我们被讴歌的某种东西激励得想要极力追求时,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自己。
3.当我们看到有专家对某个领域做出预测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人们容易迷信专家,比如想通过炒股赚钱的人,会追捧股评专家,专家给出预测,他的分析推荐可能引起一批小股民的抛售或购入。所谓“割韭菜”就是资金链末端的小人物,被控制着大盘资金的大人物当“韭菜”一样收割。
这条思考,提醒我们,在筹划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盲目乐观,要从悲观的角度出发,做最坏的打算,更现实地判断形势。
【几个原文金句】
1.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高估成功的希望。
2.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3.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如果没有这种错觉,一般的广告都不会奏效。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4.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
5.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今日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今天这三条思维陷阱,对我是很好的提醒。有没有掉入过?有,尤其是接触自己不熟悉的或不擅长的领域。
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但那不基于已经有多少人在那个领域做成了,而在于自己在那个领域投入和深耕的程度。比如写作,我固然向往成为作家,出版自己写的书,把读过的书变成钱,实现这个梦想不是我看到了多少榜样,而是看到榜样后,我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专注于阅读与书写。即使,一时半会儿写不出文采,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也仍然每天坚持,笔耕不辍。
正直疫情非常时期,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加上自媒体发达,谁都能在网络上发声,如果不加思考,就盲目转发,很可能造成谣言和谬误泛滥。
把一次现象,一个偶尔事件,就放大成规律,总结成秘籍,无形中夸大实际功效,比如刚刚过去的“双黄连”事件,一篇报道,一夜之间全国药店“双黄连”断货,抢着的人们真的会正确,使用避免它的毒性吗?
保持清醒的思考,先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头脑。
别被惯性带入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