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孩子到底要不要打?

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孩子到底要不要打?

作者: 王浩少儿美术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22:10 被阅读0次

那天上午,当我看到儿子心不在焉的不听我说话还一个劲的对我翻白眼一脸嫌弃时,我再次要求儿子好好听我说话,尊重别人。可儿子却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还试图逃避走开。我知道我心里的怒火“蹭”的一下要被点燃了,压低着嗓门对儿子说:“你再走一步试一试!”谁知他不仅不听,还朝我“哼”了一声。我被他的态度彻底惹恼,怒火终于压制不住,如狂风骤雨般爆发了。先是把他拉过来,抓起身边的竹条对着屁股就是一顿胖揍。

儿子早有预感,先是害怕,接着就是撕心裂肺地嚎了起来。听着他嚎,我火窜得更大了,照着他的屁股又是几下,愤恨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桀骜不驯的样子有什么意义?儿子又哭又闹的喊着“妈妈,妈妈”。

我看着眼前爆发的场面瞬间后悔又自责起来:我都干了什么?怎么场面又失控了?我走过去蹲下去抱着孩子,眼泪一瞬间夺眶而出: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了。

我明明很爱儿子,却为什么总会在气头上变成一个坏妈妈……

我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

一、

孩子行为有偏差,我们可以理性引导孩子改正。但为何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发火,对孩子又打又骂?真的只是因为孩子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之所以总忍不住,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2个:

1.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小是被父母不同程度打骂长大的,包括我自己。

还记得小时候我妈老打我,考不好打我,顶嘴打我,家务没做打我,弟弟没带好骂我,反正总能找到打我骂我的理由。还好现在回想我爸确实是不打我的。我们的父母用这种方式管教我们,等我们有了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并不觉得这有问题。因为在我们骨子里默认这种管教方式,称其为自然习得。

记得赵薇曾在节目《天天向上》中,自爆自己曾体罚过女儿小四月。而她小时候,也常常因为顽皮,被妈妈又打又骂。

周杰伦也曾自暴4岁时因为不想练琴经常被妈妈拿藤杖打。

朋友圈里也经常看到自己打了孩子过后又来后悔一番的家长。

一代传一代,代代竟相同,这就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仿佛整个亚洲家庭教育里打孩子一直都坚固的存在着。

仔细回想,当我们一脸凶恶,对着孩子又打又骂时,是不是与当年那个打骂我们的父母一模一样?

最近很火的钟南山院士,曾在接受《大家》栏目采访时说到一件事情。钟院士小时候顽皮,中饭在学校吃饭,但他没有交钱到学校,而是买了零食。被父母发现之后,他以为即将大难临头,但身为医学专家的父亲,没有打骂钟南山,而是问他:“南山,你好好想想这个事你做得对不对?”

他思考的结果是:说实话、做实事。于是,他现在成为了那个众所周知的钟南山院士。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复印了父母的行为,转而又将这种行为实施在孩子身上。打骂这种暴力教育行为,是会基因传承的。

2.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差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多数父母都会时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巨大,使我们变得焦虑,充满怨怼。孩子的一点行为偏差,都能将我们激怒,成为打骂指责他们的借口。回想那天上午,其实在我打骂儿子之前,就因为心中还跟先生生着气的,那一瞬间,怒气就被点爆了。于是我把这怒气撒到了儿子身上,作为弱者的他被迫成了迁怒的对象。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太差,不懂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我们的负面情绪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很容易仗着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小,以及孩子对我们的爱,就放心地让情绪失控了,并将负能量转移给了作为弱者的孩子。

三、

但事实上,这种失控式的教育方式,根本就是有害无益的。

育儿先育己,一直常提醒自己。只有我们先改变了自己,才可能去改变这种近乎病态的不良教育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

有些人是急性子,有些人是慢性子;有些人开朗活泼,有些人内向腼腆;有些人思维发散,有些人专注度高……

不同的孩子必然会产生差异,但这些却不能用来直接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就上升到有问题的高度。

此外,我们还须认清一件事:打骂,无助于孩子改正错误!

教育家尹建莉曾说: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但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打骂只能取得眼前短暂的效果,长期根本无效,所以才会有人说:“这孩子说了打了多少次了,就是不听。”而且还发现打骂会使孩子变得叛逆、自卑、有攻击性、甚至变成反社会型人格,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专注力,使孩子产生学习障碍。

只有记住了这两点,我们才能在下次情绪失控前,为大脑争取到几秒钟的自我觉察时间。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坏情绪时,最聪明理智的方法就是——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记得前几天猿辅导等各大APP都推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免费课程,里面也有父母课堂,就学到过与《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冷静期完全一致的讲解。也就是说,处于激烈情绪中的大脑是“爬行动物脑”,感性原始脑,是无法理智思考问题的。此时,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把坏情绪处理掉,使“动物脑”变回“理性脑”,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情绪失控,调动出智慧来。

那具体怎么冷静呢?

其实许多知识书籍给出的建议都是:深呼吸,心中默数数字,躲进安静的空间,或者能使你感觉放松、安全的地方,总之要离开现场。之后,我们需要立刻对脑子里不断被放大的负面情绪喊“停!”,及时自控止损。什么都不要想,让大脑先放空几分钟,直到感觉自己没那么激动后,再面对,再思考:这个事,究竟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情绪在作祟?接下来我该怎么处理?

接纳很重要

了解坏情绪的真正来源后,我们一定不要急着去排斥它。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谁都有无能的时候,允许自己有坏情绪,这没什么错。认识清楚就是接纳自己的第一步。但接纳坏情绪不等于要给自己找借口来逃避现实。如果这样想,下次依旧会情绪失控。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实质性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当我们能理智的开始思考,并成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我们就获得了正确处理情绪的成功体验,下次就很难再会选择用失控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智慧也就自然而然的回到了身上。从而就会不断累积这种成功战胜自己的快感。

四、

后来,儿子看我也急哭了之后,他反倒先停止了哭泣过来安慰我。并扯了纸巾替我擦去眼泪,对我说“妈妈不要哭了,再哭就不漂亮了……”那一脸关爱的样子,加重了我的愧疚,我诚恳的对他说:“儿子,对不起,是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那样对你……”

其实不管怎样我们跟孩子都是心连着心的。他们再调皮再难管只要你懂他都可以理解。孩子其实是这世上最温柔最大度的人了!

他们只是需要一些爱来浇灌,需要一些时间来成长。我们无法替孩子挡住路上的所有风雨,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情绪好,孩子的人生就不会太差。作为凡人,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我们就是在反省中不断的修炼自身。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爱他,呵护他,重视他,尊重他。这些不仅是孩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珍贵养分,也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

请放心,孩子是不会被我们爱坏的。

(本文部分参考:新东方家庭教育)

相关文章

  • 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孩子到底要不要打?

    那天上午,当我看到儿子心不在焉的不听我说话还一个劲的对我翻白眼一脸嫌弃时,我再次要求儿子好好听我说话,尊重别人。可...

  • 快乐成长很重要,孩子挨打也很重要!

    要不要打孩子,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近几年我们也提倡不体罚孩子,孩子到底要不要...

  • 咬金杂谈:你曾今迷茫过买不买房么?

    当今社会无论从事着什么职业,房子永远是谈婚论嫁绕不开的话题,近几年关于房子的讨论越来越热。那么,到底要不要趁年轻买...

  • 一个“儿童财商教育”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儿童财商教育-2

    01 零用钱 说到儿童财商教育,有一个永远都绕不开,又总是让父母困惑为难的话题——到底给不给孩子零用钱? “给孩子...

  • 绕不开的话题

    老实说,我还真不想再提起关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可这几天关于孩子考试成绩的话题总是不断被提起,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 价格,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股市中单只股票的价格形成于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 光一个竞字,就可充分说明每个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心理波动,都有可...

  • 话题总绕不开“钱”

    今天大学同学找我聊天,很久没聊天了。 一开始聊到昨晚去了另外一个同学那里坐坐,然后聊到她的感情生活,接着又聊到工作...

  • 绕不开妈妈的话题

    半夜终于看完了这个电影,是奚美娟演的阿茨海默症女儿和88岁妈妈一起过晚年的故事。使得我泪点多次爆发。这个电影没有什...

  • 新零售的公私域之争

    当我们谈到新零售的时候,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公私域之争,即公域要不要做,私域要不要做,先做哪个再哪个,还是只做哪个...

  • 做不到这四个字,上早教等于没上

    作为一名家长,大家在交流经验的时候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早教。 话题一般围绕如下几方面开展: 1、 要不要上早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孩子到底要不要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ahqhtx.html